正文 第62章 附錄二(6)(1 / 3)

2000年他調到北京後,繼續為高空台的發展奉獻智慧,一直擔任著高空台學術委員會主任一職。高空台學術委員會是一個由航空發動機研究、設計、試驗、試飛、測試與控製等領域知名專家組成的“智囊團”,每年都召開一兩次會議,為高空台的發展出謀劃策,為重大技術決策把關。汶川地震過後,國家決定624所異地重建新的試驗研究基地。他通過多方呼籲並撰文分析,建議一定要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這一試驗研究基地和高空台,這些建議為新建試驗研究基地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

二、領軍攻關探索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道路

高性能推進係統工程預先研究(簡稱高推預研),是我國第一次按係統工程管理的大型航空動力研究工程。研究的目的是為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研製儲備技術;研究技術指標與當時西方尚處於型號研製階段的同類發動機相當;研究領域基本涵蓋了發動機設計所需的主要專業。這一項目,有全國的20餘家廠所、高校參加,624所是總設計師單位。

這是我國自主創新、自行設計先進航空發動機道路的起點!航空發動機研製技術複雜、風險高、周期長、投入大,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當今世界隻有美、英、法、俄等幾個國家能夠獨立研發航空發動機。高推預研,對探索我國自己的航空動力技術、開創自行研製的道路、提升624所的核心能力,都承載了厚重的期盼!

高推預研工作啟動後,劉大響協助高推預研總設計師、624所總工程師袁美芳,為分解高推預研關鍵技術和課題研究做了大量工作。1986年,他接任總工程師,全麵主持高推預研工作。

10年高推預研,共完成各類試驗研究報告2000多份,計算機軟件300多個,各種樣機、試驗件200台(套);其中,有的填補了國內空白,有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各種學術會議和刊物上發表論文1000餘篇,在國際各種學術會議和刊物上發表論文450餘篇。高推預研項目共獲國家級和部省級科技進步獎200多項。

預研成果能否推廣和應用,是上級領導最為關注、624所領導班子和劉大響日思夜想的問題。這關係到我國自主創新、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道路能否繼續下去;同時,這也關係到624所的生存發展。劉大響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在肩。在624所領導班子支持下,他多次往返北京向有關領導和機關彙報,終於得到上級的理解和支持,為在高推預研成果基礎上開展中推核心機研製爭取到了機遇。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做出“在高推預研基礎上同時開展三大部件和核心機預研”決定,於“九五”前後批準三大高壓部件和中推核心機研製立項。

三大高壓部件研製,突破了高壓壓氣機、主燃燒室、高壓渦輪關鍵技術。高壓壓氣機,全部技術性能達到設計指標,這是我國首台自行研製的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航空發動機高壓壓氣機;主燃燒室、高壓渦輪的技術指標與國際上當時同類發動機部件相當。三大高壓部件的成功研製,堅定了業界自主研製先進航空發動機的信心。

在中推核心機研製期間,作為第一總設計師的劉大響主持完成了立項論證、總體性能和結構的方案設計。他深入設計、試驗第一線,協調確定總體方案和各部件設計參數;統籌兼顧,抽調技術骨幹、組織精兵強將開展研製工作。中推核心機立項當年,就完成全套工程圖設計,並投入試製。僅用11個月,就完成了第一台核心機加工、組裝,進入了地麵台的試驗驗證。

中推核心機地麵台試驗,基本性能達到設計指標,並顯示三大部件匹配性能良好;在高空模擬試驗過程中,中推核心機成功地越過了空中起動、低轉速喘振、臨界轉速、高溫高轉速難關。

1994年1月底,空軍和航空工業總公司的專家組來到高空台現場,考察中推核心機高空台試驗,並對中推核心機研製進行技術評審。作為中推核心機試驗總指揮的劉大響,果斷地發出了推向最大狀態的指令!隨著油門杆緩緩向上推移,中推核心機直達最大轉速,節奏嘯叫充天塞地,猶如一曲樂章,奏出了旋律的高潮。同時,200多個參數測量點的測試數據顯示中推核心機的空氣流量、壓氣機壓比、渦輪前溫度、推力、耗油率等技術性能都達到設計指標。

專家組的評審結論認為:“中推核心機是我國航空發動機行業取得的重大突破,是在自行研製航空發動機道路上跨出的具有戰略意義的一步!對我國航空發動機行業的振興發展將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和深遠影響。”至此,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台航空發動機核心機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