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附錄二(9)(1 / 3)

劉大響是新中國培養的大學生,1962年參加工作以來,在我國航空動力科研事業創建發展的征程中,學習、戰鬥,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小孩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航空發動機專家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962—1970年,他在沈陽初建的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設計所(606所)工作8年,作為發動機總體性能組組長和試車突擊隊副隊長參加了渦噴7甲發動機的改進研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並奠定了良好的科研素質基礎。1970—2000年,他響應號召支援三線,在四川山溝624所艱苦奮鬥30年,先後任研究室主任、副總師、總工程師,主持完成了亞洲第一高空台試驗廠房的性能調試、比對標定、總結驗收和多型發動機的高空模擬試驗;主持完成了第三代推重比8發動機的預先研究和核心機研製,以及第四代推重比10發動機總體方案、關鍵技術和主要部件的預研工作,為我國航空發動機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2000年至今,調任北京中航工業科技委副主任10餘年,主持發動機專業的軟科學研究、技術谘詢和決策支持工作:他主持完成了2020、2030年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戰略研究;他主持論證、提出建議,多方呼籲,對推動發動機技術驗證、民機預研、新一代發動機預研三大研究計劃和大飛機、發動機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立項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中國航空學會領導下,他主持論證並向中央建議,促進建立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係並積極發展通用航空;他對渦扇10係列、渦扇××、“長江”1000、R0110燃機等重大型號研製評審把關、提供技術谘詢;他擔任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期間,關心國計民生、積極參政議政,提出將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提升為國家戰略並列入“十一五”計劃,提出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重視跨國公司加速並購我國骨幹企業問題、打造中國自己的大飛機等多項提案和建議,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采納。在北京,他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為航空動力教學、科研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鑒於大響同誌的突出業績和重大貢獻,他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省部級獎10多項;1995年當選為航空發動機行業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榮獲俄羅斯科學院榮譽博士學位;先後被評為四川省和全國先進工作者,中航工業勞動模範、勞模標兵,香港“何梁何利獎”和“航空報國”金獎;先後當選為中共十五大代表和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

大響同誌為什麼能夠取得這樣突出的成就?除了黨的領導和團隊集體的努力,他本人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呢?從與他認識、共事40多年的感受,我以為集中起來突出有以下三點。

一、獻身動力、航空報國的人生追求

大響同誌認為,人生在世,總要做一番事業,對國家為人民有所奉獻,而不能碌碌無為、虛度年華。在黨的教育培養下,他放眼世界、立足本職,牢固樹立獻身動力、航空報國的人生追求和堅定信念,立誌發展動力技術、振興航空工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生活幸福而不懈奮鬥。為此,他愛崗敬業,攻堅克難,百折不撓、矢誌不渝。為中推渦扇發動機的發展他幾十年頑強拚搏,為開展推進技術對俄合作他長途奔波、艱苦談判,為大飛機工程立項他四度提案、積極呼籲,為發動機重大專項他進行了多年反複的調研論證……有時雖遇到困難和挫折,他也從不退縮、不灰心、不放棄,總是鍥而不舍執著追求地反複宣傳陳述,不斷地“鼓與呼”,最終取得專家的共識和領導的支持,促進了我國發動機技術的發展。

二、廢寢忘食、學習實踐的實幹精神

大響同誌屬牛,他認為:為實現偉大的理想和目標,必須不斷學習、努力實踐,發揚老黃牛吃苦耐勞的實幹精神,紮紮實實做好每項具體工作。為此,他幾十年如一日,勤奮好學、激情進取,廢寢忘食、埋頭苦幹。刻苦鑽研專業知識,積極參加科研實踐,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獨立思考、開拓創新,不斷擴展知識、提高能力、積累經驗,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根據國家的需要,他從衝壓到渦噴、從設計到試驗、從技術員到領導幹部、從大城市到深山溝,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專一行。而今他已過古稀之年,身體欠佳,老伴有病,仍然一如既往,起早睡晚,頻繁出差,如空中飛人。大家勸他多注意休息、保重身體時,他的回答是:“老牛自知使命重,不用揚鞭自奮蹄。為了讓國產飛機都裝上強勁的‘中國心’,我願繼續努力,發揮餘熱,直到自己的生命之光熄滅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