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後記(1)(2 / 2)

在回憶錄《我心飛翔》編寫過程中,我有時茶飯不思、深夜不能寐,常常閉目深思,反反複複回顧自己幾十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人生曆程,其最大的感受是一次次重溫和體味了我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廣大職工、科技人員和領導幹部對祖國的無限忠誠,他們以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奮力拚搏的革命精神,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振興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和動人事跡,這些都成為鼓勵和鞭策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624所可以說是我的第二故鄉,地處大西南的偏僻山溝,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我在那裏工作了整整30個春秋,從33歲到63歲,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就是在那崇山峻嶺中度過的。當時生活雖然十分艱苦,但那裏的山好、水好、人更好。為了建設“高空台”,來自祖國四麵八方的素不相識的科技人員和建設者,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大家走到一起來了,摸爬滾打,戰天鬥地,團結拚搏,無私奉獻,三十年如一日,硬是用自己的雙手,將亞洲第一的“爭氣台”建立起來,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充分說明中國人有誌氣、有能力,外國人能做到的事,我們中國人也一定能夠做到!

據編寫組同誌介紹,他們在624所的采訪和座談中,看到那裏的同誌至今仍工作、生活在比城市落後、閉塞、蕭瑟許多的深山溝裏,但卻仍然充滿著奮鬥的激情,看到他們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中的大無畏拚搏精神,看到他們“回眸當年六五籌建,猿啼古峽,霧迷山穀,連峰疊嶂,崢嶸綿亙,四方才俊,雲集於此,車輪滾滾,一路弦歌,地無一畝,瓦無一片,遠都市之繁華,甘溝壑之寂寞,寄於觀霧山頂,借宿茅舍聽雨眠,發軔平通河畔,笑食涼饃飲山泉,勵精圖治,矢誌不渝,風雨情懷幾十載,霽日天朗鼓與呼”的昂揚鬥誌……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無不令人感到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他們所講述的內容,使我再一次感受到激勵和鼓舞。他們的講述讓我再一次回到自己當年熟悉的工作、生活環境之中,回到我敬重的領導、我同甘共苦的戰友身旁。激情在燃燒,青春再次回到自己的心中,有些本已忘記的昨天的一切,又一一浮現在自己的眼前。

606所是我國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的搖籃。我有幸在那裏工作了8年,時間雖然短暫,但卻是我奠定技術基礎的8年,是我從“學校門”到“工作門”,從書本到實踐的8年,是我鑄就動力人生路的良好開端、茁壯成長的8年。因此,至今我對606所仍充滿著深深的情感。我曾經說過,我是624所的院士,也是606所的院士,這是我真實情感的流露和寫照。我真誠地希望他們為根治飛機“心髒病”做出更大的貢獻,讓我國自主研製的所有戰鷹都裝上健康、強勁的“中國心”!

北航是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航空航天大學,是我引為驕傲和自豪的母校,是我獲取知識的殿堂,築夢藍天的搖籃。北航有我時時思念的老校長武光、沈元、曹傳鈞,有我感恩不盡的研究生導師寧榥教授,有給我以啟迪、以智慧的眾多可尊敬的師長,有我許多當年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學兄、學弟、學姐、學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