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誌仁(1921.10—),山西靜樂人,華陽電工廠(現貴州華陽電工廠,簡稱中航工業華陽)第一任黨委書記。1939年5月投身到抗日隊伍行列,194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期間,曆任山西省靜樂縣犧牲救國同盟會幹事,青年救國會組織幹事、主任,抗日救國聯合會主任,靜樂縣縣武裝部遊擊大隊隊長、青教會主席、區武裝委員會主任等職。在解放戰爭時期,任靜樂縣六區區長,後調山西省忻縣工作。1949年3月隨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在湖南省平江縣任秘書、稅務局局長、平江縣縣長,後調湖南省湘潭專署任民政科科長,冶金部中南安裝公司任黨委書記、經理。1957年調湖南省冶金工業廳任基建處處長、鋼鐵處處長,湖南省冶金廳副廳長。1960年,調入航空工業係統從事工業企業基本建設及生產經營工作,同年他組織籌建了河北省國營惠陽機械廠(現中航工業惠陽),並任廠長兼黨委書記。1963年12月,任江蘇省國營蘇州儀器廠黨委書記兼廠長。1964年10月任華陽電工廠黨委書記。1981年10月離休。

1964年10月,曹誌仁響應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號召,臨危受命,按照組織安排,率領蘇州儀器廠的部分幹部和職工奔赴貴州省山區,投入到艱苦卓絕的“三線”建設洪流中。在貴陽市小河地區廢棄的舊廠房選定廠址,報三機部批準後創建275廠。後為加強新廠的技術力量,又由國營上海華林電器廠(現中航工業上電)調整部分職工和設備參與建設,275廠後改為華陽電工廠,曹誌仁被三機部任命為華陽電工廠黨委書記。

1965年初,工廠基建工作正式展開,擺在華陽電工廠創業者麵前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山坡,隻有一座廢舊廠房孤零零地立在荒草中。麵對這樣的惡劣環境,曹誌仁想到的不是麵臨的困難,而是組織的重托,祖國的軍工需要。在員工動員大會上,他號召大家一定要不辜負組織的希望,要用自己的雙手和堅強的革命意誌,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創造出“當年設計、當年建廠、當年出產品”的奇跡,讓黨中央放心,讓毛主席睡好覺。在曹誌仁的帶領下,華陽電工廠的第一批創業者們首先在草地上建起了一間間隻能擋一擋風雨的席棚,這就是他們臨時的家;還是他們,清晨迎著朝陽,傍晚踩著星光,他們既是設計師又是泥瓦工,每天繪製藍圖,挖土抬磚,砌牆上瓦,建造新居,幾個月後,一排排整齊的“幹打壘”小屋就矗立在了這片荒山坡上,雖然簡陋,但它們卻是華陽電工廠的第一批正式建築,在大家的心目中,那就是華陽創業者的新居,是華陽輝煌曆史的開始。

來自上海、蘇州的機床設備陸續運來了,於是,工廠擁有的唯一一座廢舊廠房就成為了華陽員工的主戰場,在曹誌仁的帶領下,同誌們全力以赴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他們修補好了廠房的一個個漏洞,安裝調試好了一台台機床設備。僅僅過了半年多的時間,華陽電工廠在曹誌仁等同誌領導下的第一批創業者的手中,從一個書麵的概念變成了一隻充滿活力展翅欲飛的雄鷹。

那是1965年的金秋時節,在那座曾經破舊的廠房裏,隨著曹誌仁和廠領導的一聲令下,頓時馬達飛轉、機器轟鳴,這片窮山溝被震驚了,曆史新的一頁被揭開了。經過華陽電工廠全體員工的頑強拚搏,年底前,第一件誕生在貴陽窮山溝裏的航空產品飛出了荒山,飛到了解放軍指戰員的手中。這是奇跡,是第一代華陽創業者在意想不到的困難麵前創造的“當年設計、當年建廠、當年出產品”的奇跡,在這個奇跡中有曹誌仁等同誌作為華陽創業隊伍領頭人的一腔熱血。

不管是在戰爭時期,還是解放後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管是擔任什麼職務,曹誌仁都是深深地撲在第一線,奮戰在最艱苦的地方。由於經常工作在惡劣的環境和長期的超負荷工作,40多歲的曹誌仁患上了支氣管炎和肺心病,但曹誌仁不顧自己的身體不適,經常工作在革命戰鬥和創業建設的第一線,為新中國的航空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曹誌仁於1981年10月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