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人生坦言(一)(15)(2 / 3)

答:這些動聽的詞兒,不客氣地說就是害人的甜藥,其實在行為上是不成立的。我們從來沒有從人的生活情趣本身說過一句實話,個人努力的精神幾乎就被視為反動。我認為,在正常生存狀態下,真正能推動人前進的動力是來自人本身的興趣和愛好,特別是文學創作這一行。不從生命本身的質量和規律出發,老是用一種意義來逼使,我們就永遠不會出大作家,別的行業大概也不會出什麼家來。我從來沒聽過巴爾紮克喊為法蘭西而創作的口號,也沒聽說曹雪芹為明朝或是為清朝的命運而寫作。但他們卻寫出大作品來。(掌聲)問: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答:我認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障礙實在是太多了,但最大的障礙是可愛而可恨的方塊字。中國人學方塊字都那麼費勁兒,外國人更完蛋。

坦率地說,即使是我們真的走向世界,也確實走到世界最高處了,人家也看不出來。我們不說今天的文學作品,就拿我們老祖宗寫的東西來看,有很多確實是優秀的,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不知道。盡管我們的報刊經常報導,說是國外怎樣怎樣興起漢語熱,或是怎樣怎樣稱讚我們的文學藝術,其實那是我們的一廂情願,是自作多情地吹噓而已。

我們到國外訪問時,發現人家對我們文學的了解幾乎是零,很是悲哀,於是就充滿熱情地對人家講紅樓講三國,講得口吐白沫,人家也是瞎子聽雷,還莫明其妙地聳肩!(笑聲)我想,莎士比亞要是懂漢語,隻要讀一下《竇娥冤》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肯定會痛哭流涕,並且還會麵紅耳赤的。(掌聲)問:文壇上的評獎太多太濫,讓人覺得眼花繚亂和英明其妙,你不這樣看嗎?

答:我很同意你的看法,全世界再也沒有哪個國家能比我們評獎數量多,但盡管我也感到眼花繚亂卻並不莫明其妙,因為在這種管理體製下,不出現這樣的怪現象那才是怪事呢!

建國以來,隻要上來一個管文化藝術的頭兒,就會有一套新的評獎方式。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評獎方式我們早已弄不清是什麼樣子的,僅僅改革開放這些年,評獎的花樣就層出不窮。先是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短的一年一評,中的兩年一評,後來又增加了個長篇獎,即三年一評的“茅盾長篇小說獎”。大家覺得挺好。可後來說是沒錢了,就稀裏糊塗地停下來,但茅盾長篇小說獎卻還是堅持下來,人們也就覺得茅盾獎是目前中國最高獎種了。新上來的領導似乎不知道過去怎麼回事兒,又自己規定了這樣的獎那樣的獎,大家也就含含糊糊地覺得相當於過去全國評獎了;接著更新上來的領導似乎也不知道過去怎麼回事兒,幹脆就來個“魯迅文學獎”的大鍋,管你什麼小說、詩歌、散文、評論等等一起往裏裝。弄得魯迅坐在茅盾的屁股下麵開雜貨鋪。(笑聲)其他文化部門也來湊熱鬧,又加上什麼“工程獎”。這個獎更厲害,國家級工程獎,省級工程獎,市級工程獎。總之,隻要上麵起個頭,下麵就一路照搬評下去,就像街頭上烤羊肉串兒,一評就是一串兒。

現在我倒覺得最優秀的作家是沒評過獎的,但目前我還沒發現哪個作家沒評過獎。(笑聲,掌聲)問:中國作家有文學遊戲精神嗎?

答:在我們這個艱難而沉重的國家,連打乒乓球和踢足球都要打出民族的自豪,或是踢出祖國的光彩,你還敢遊戲嗎?文學當然也不會例外。過去的年代,你隻能寫歌頌革命或打擊敵人的作品;現在盡管有些開放,但主旋律還是第一要緊的,也就是你的作品必須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必須有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力量感。而且老百姓也不饒你,你要是不寫諷刺批判貪汙腐敗,不寫替老百姓出氣的作品,他們就不買你的賬。

實際上文學沒有這樣的能力,它打擊不倒什麼,也吹捧不起來什麼,半個世紀以來,全世界再也沒有比我們能寫出那麼多美好的歌頌文章,其結果我們無論在文化和經濟上都接近世界最落後的位置;再也沒有我們能寫出那樣多嚴厲的批判文章,其結果我們現在的貪汙腐敗最多,思想道德也最低下。

事實已經成百上千次地證明,無論是政界官員的要求還是平民百姓的期望,都不能使文學成為有效的實用工具。因此,現在湧出來的一批更年輕的作家,提出文學要有遊戲精神。不過,針對目前的社會現實,想要文學有遊戲精神,有點文學的滋味,我覺得這是有點讓人心疼的滑稽。

問:一些創作經常被斥為“脫離時代”,你怎樣看這個問題?

答:嚴格地說,“脫離時代”這句話是荒謬的。無論多麼偉大或多麼渺小的人,都無法脫離時代。這就像你照相,你就是穿上你認為最現代最時髦的服裝,吹出最超前最美麗的發型,過不了幾年,你再拿出照片來看,你就會驚訝地感到,那時是多麼土氣和落後呀!文學作品也一樣,什麼現實現代,什麼先鋒和前衛,等不了幾年,都同樣是落滿了曆史的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