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越的鄂部落早就聽說王師南下,一路打得楚國不能招架,現在見大軍乘勝渡江而來,不敢迎戰,連忙將主力退至南麵的大山裏去,將銅綠山銅礦拱手讓出。昭王輕而易舉地占領了銅綠山,獲取了大量銅材,除留作朝廷禦用外,從征貴族每人都分得不少銅材,他們拿回去以後用來鑄造了很多青銅禮器、兵器和其他各種高級用具,他們並在青銅祭器上鑄字記載了這件事。

這次勝利來得太容易了,昭王就忽視了長期占領的難度,隻留了少數兵力鎮守銅綠山,大軍都撤回中原去了。沒想到大軍剛一回到中原,鄂國又反撲過來。鄂部落撤到南麵大山中去的主力部隊,打聽到王師主力撤回北方去了,他們立即回來奪取銅綠山銅礦,昭王留下的少量駐軍當然不是他們的對手,很快被趕出了銅綠山,僥幸逃過長江,又遭虎方阻擊,逃回中原的已所剩無幾了。

再說昭王回到京城,慶祝勝利板凳還沒有坐熱,就接到了敗逃回去的將士的報告,得知鄂和虎方又反了,銅綠山銅礦又丟失了,朝廷的銅材又短缺了,於是決定第二次禦駕親征。過伯等勸昭王:“將士們剛回來不久,沒有休整好,連續出征,恐怕吃不消,還是過一、兩年再說吧!”昭王說:“不行!揚越和虎方這些蠻夷竟敢如此無理,不僅不向朝廷進貢,反而還敢攻擊王師,這還了得!非給點顏色他們看看不可!”於是決定第二次南征。

第二次南征,昭王特為派出兩員得力大將:任命南宮為元帥,中為先鋒。中帶領軍隊先視察漢陽諸姬姓諸侯,為大軍開路,為昭王在鄧國和曾國準備行宮。中由鄧國、鄝國、汎國、唐國、曾國,一直視察到江邊。昭王和南宮領著大軍隨後跟進,消滅了江北的虎方,又渡江攻打鄂國,將鄂和揚越其他部落打得四散而逃。中最先攻占鄂地並在那裏駐軍,王師再一次占領銅綠山,又獲取了大量銅材。昭王班師渡江北上,在唐國大會漢陽諸姬姓諸侯,論功行賞,昭王說:“這次南征,中立了頭功。”賞給中很多銅材和馬匹,南宮元帥也賞賜中很多東西。昭王回到北方以後,在寒國的臨時軍帳裏,又派太史傳令,將鬲土賜給中作采邑。中用昭王賜予的銅材鑄造了一批青銅禮器,並在這些青銅器上刻鑄了文字,記載了這次戰爭和他所得的賞賜,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安州六器”的銘文。

公元前977年,昭王第三次南征,這次又打了勝仗,又到了銅綠山,還獲得了兩件稀世之寶,一是一塊重達上百斤的自然銅塊,一是一塊重七、八十斤的孔雀石。昭王得到了這兩塊大礦石,喜不自禁,愛不釋手,親自督促裝在自己的座車上,說是要帶回鎬京去作鎮國之寶。沒想到這兩件寶物卻要了他的命。原來他的座車,因有很多銅裝飾,比一般的戰車起碼要重一倍,而他和同車的蔡公都比較發福,兩個人共重300多斤,他的侍衛官辛餘靡身長體壯,足有200斤重,還有駕車的,這些本來就超重了,現在又加上這兩塊寶貝,顯然這乘車是嚴重超載了。可是昭王因為是得勝回朝,有些得意忘形,對存在的危險一點也沒有察覺。就在他班師回程,離開銅綠山不久,在過金湖浮橋時,前麵的車馬都平安無事的過去了,等到他的座車一到湖心,浮橋承受不住,突然垮塌了,昭王和蔡公都掉到水裏去淹死了。辛餘靡雖會遊水,但他從水裏拉起來的隻是兩具遺體。從此人們就把這一片金湖叫天子湖。

昭王死後,周兵因為是在班師途中,就秘不發喪。這一方麵是怕動搖己方的軍心,另一方麵是怕鄂和揚越其他部落知道了會乘喪出擊。從征的大臣們將昭王和蔡公的遺體放在有帷簾的車中,說是他們落水受涼生病了,一直到回到鎬京後才發喪。從此周天子再沒有親征到江南的,周王朝失去了對銅綠山銅基地的控製權,也就失去了源源不斷的銅材,周王朝的國力從此日衰,周朝的青銅文化成就也就遠遠不如殷商時期。

四、馬首是瞻

這個典故比喻服從某一個人的指揮或樂於追隨某一個人。常寫作“唯……馬首是瞻”。

此典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餘馬首是瞻。’”

春秋時期,秦、晉兩國雖有聯姻,但為了各自的利益,卻經常相互爭鬥。公元前558年夏天,晉悼公派元帥荀偃和欒黶(yǎn演)率魯、莒、鄭、衛等國軍隊攻打秦國。軍隊到達涇水,諸侯的部隊不願意過河。晉國大夫叔向朝見魯卿叔孫豹,並決定由叔向去準備船隻。叔孫豹念了《匏有苦葉》這首詩中的一段,進行了動員。後來,魯國、莒國的軍隊首先渡河。鄭國的子蟜進見衛國的北宮懿子說:“親附別人而自己不堅決,沒有比這個更令人厭惡了,把國家置於何地?”懿子很高興,於是兩人去見諸侯的軍隊,勸他們渡河。軍隊渡過涇水以後,秦國人在涇水上遊放了毒物,諸侯的士兵死了很多。鄭國司馬子蟜率領鄭軍前進,其他國家的軍隊也都跟上來了。聯軍開到秦國境內的棫(yù玉)林,秦國仍不願媾和。

五、下車伊始

“下車伊始”這個典故,舊時指新官剛上任,現在有時比喻剛到一個地方。

此典出自《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

商朝末年,由於商紂王暴虐無道,商王朝處於搖搖欲墜之中。在周族領袖姬發死後的第四年,姬發的兒子姬昌(周武王)乘商軍主力在東南的機會,率兵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會合西南的唐、蜀、羌、髟予、微、盧、彭、濮等族攻伐商紂,經過孟津到達牧野(今河南淇縣)。商軍中的奴隸兵掉轉武器,發動起義,周軍占領了商都朝歌,紂王自焚而死,商王朝遂告滅亡。

在打到朝歌以前,周武王見自己勝利在握,就迅速分封了一些遠古部落首領的後代:封黃帝的後代於薊(今北京市附近);封帝的後代於祝(今山東省泰安附近);封帝舜的後代於陳(今河南省淮陽)。後來,又封夏禹的後代於木巳(在今河南省木巳縣)。

因為在中國古代,被封的官都是坐釋車上任的,所以新官上任後的文告中常用“下車伊始”表示剛剛到任。

六、貓祝鼠壽

“貓視鼠壽”說明對於敵人要認清其本質,不被一時的表麵現象所蒙蔽。

此典出自《雅謔》。

有一隻老鼠躲在瓶子中,貓捉不到它,就用胡須去拂掠老鼠的鼻子,老鼠因而打起噴嚏來。

貓在瓶子外麵親切地呼喚說:“千歲!”

老鼠說:“你這哪裏是在為我祝壽?隻不過是想把我引誘出來,吃我的肉罷了!”

七、明目張膽

“明目張膽”原指有膽有識,敢作敢為,但沿用下來,漸漸變成了貶義,形容公然作惡,無所顧忌,膽大妄為。

此典出自《宋史·劉安世傳》:“初除諫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須明目張膽,以身任責,脫有觸忤,禍譴立至。’”

宋朝時候有一個叫劉安世的人,字器之,考中進士後,由於學識淵博,因此深受宋王寵信。他性情耿直,非常講信義,對事物的見解又相當精辟,不久,被宋王任命為諫議大夫。這是一個非常顯赫的官職,該職負有批評皇帝言行的重任。劉安世被任命為諫議大夫之後,立即回家對他的母親說:“宋王不因我的無能而摒棄我,反而委我做諫議大夫;兒子自知沒有什麼能力,但皇命不可更改,無法推辭,唯有好好的盡做臣子的責任,時時提醒皇上。毫不畏避的對待自己的職責,才是我應該做的事。今後侍奉母親恐將有所怠慢,務請母親原諒我!”劉安世做了諫議大夫後,果然耿直進諫,滿朝文武都對他敬佩,當時有“殿上虎卒”的美譽。

八、莫須有

“莫須有”的意思是憑空捏造罪名。

此典出自《宋史·嶽飛傳》:“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北宋的時候,金兀術丟掉攻占的郾城以後,又連續幾次被打敗,傷亡很重,他就親自率領拐子馬上陣反擊,想挽回殘局,不料碰到嶽飛的盾牌兵,敗得更加慘重。金兀術一麵倉皇逃命,一麵痛哭流涕地說:“我這支百戰百勝的精銳部隊完了,一切希望都完蛋了。”嶽飛乘勝追擊,一口氣打到朱仙鎮。嶽飛也對他的軍士們說:“讓我們挺進黃龍府,痛快地幹杯!”

但是前方的勝利沒有給嶽飛帶來任何好處。皇帝趙構和秦檜日夜擔憂,害怕戰事總有一天會失利,打了勝仗心裏還戰戰兢兢,總想求和。所以,當嶽飛準備渡河猛進的時候,趙構這些軟弱無能、膽小如鼠的人擔心禍根愈種愈深,先斷絕了對嶽飛的援助,然後強調孤軍不宜深入。一天當中連用十二道金字牌召回嶽飛,嶽飛不得已退守武昌。中原地方又被金人奪去了。

金兵隻怕嶽飛,現在見嶽家軍打了勝仗反而後撤,並且秦檜又接二連三地求和,於是兀術便叫人送信給秦檜,每一次都明確表態:“求和沒那麼容易,除非殺了嶽飛,才有談判可能。”秦檜知道趙構隻求講和,任何條件他都願意依從。便安排禦史羅汝楫等人在趙構麵前參奏嶽飛有陰謀叛亂的傾向,東拉西湊地編造用了“莫須有”——也許有的意思——三個字判定罪名,秘密地派人到牢獄裏暗暗地處死了嶽飛和嶽雲。嶽飛死時年僅三十九歲。紹興十二年正月和議成功,兩國以淮河中流為界。南宋向金國叩頭稱臣,仰求金主封賜。

九、閉門種菜

“閉門種菜”比喻掩藏才能,不顯示自己的抱負。也可用於慨歎人不得誌。

此典出自《三國誌·蜀書·先主傳》。

劉奮剛起事時,曾一度因兵少將寡而被呂布打敗,不得不忍氣吞聲,依附於曹操。曹操雖然對劉備以禮相待,情同手足,其實他上對劉備卻非常不放心,時刻加以戒備和防範。曹操為人多疑,經常派自己的心腹暗中監視手下的將領,如果哪個將領同前來拜訪的賓客一起飲宴,就會找借口處死他。劉備深知曹操的為人,為了免遭殺身之禍,就裝作胸無大誌的樣子,天天關起門來,領著人種菜。曹操派密探來打探劉備的情況,密探走後,劉備對張飛、關羽說:“我哪是一個種菜人?曹操一定在猜疑我,不能再待下去了。”當天夜裏,打開後柵門,劉備與張飛等人輕裝騎馬,一起逃走了。

一〇、持重待機

“持重待機”比喻謹慎地等待時機。持重:穩重,不輕舉妄動。

此典出自《晉書·宣帝紀》:“時朝廷以亮(諸葛亮)僑軍遠寇,利在急戰,每命帝(司馬懿)持重,以侯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