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昆山火烈,海水翻騰,赤縣變成廢墟,百姓塗炭。不管布衣士卒還是村野農夫,都紛紛起來爭霸圖王。在莊嚴的東都洛陽,已被強兵圍困,肥沃的周原,屍橫遍野。君主南巡,再也不想回來;匈奴在北境正氣焰囂張,想要南下侵占伊川。在上的君主不操心,在下的群臣隻好瞠目結舌,導致大盜移國,無人敢指。忽然到了這個地步,留下了一幫皇親國戚,本來七百年的基業,到二世就完了。自北周、北齊以上,自有文字記載以來舊家的淪亡,沒有像這樣殘酷的。上天生下這麼多黎民百姓,就一定會有來統治的人,而當今能夠統治天下的,除你之外又還有誰呢?老夫年老知命,沒有這麼大的願望,欣喜能夠擁戴你這位偉大的弟弟,攀龍附鳳。隻希望早點應了圖譜上的話,以安定天下百姓。同宗作盟我為年長,但願著在同宗的份上予我寬容;隻要能夠再封為唐公,我就知足了!殺殷紂王於牧野,這是我不忍說的;捉子嬰於鹹陽,更是不敢聽命。汾、晉左右之地,尚且須加安撫,盟津會盟,還來不及確定日期。現在皇上尚在南巡,恐怕會造成西晉時的永嘉之亂,回頭看看當今的中原,您已取得優勢,讓我為之感歎,同時也心感內疚。略知你的動靜,卻遲遲沒有向你報告消息,未曾當麵詣拜,卻增加了你的勞苦。你現在在名利之地縱橫馳騁,在這種近階承簷之地應當十分慎重,最終完成大業。”

李密收信後非常高興,出示給部下說。“唐公推讓,天下的安定就不足為憂了!”於是不防備李淵的部隊而一心對付王世充。

二六、避實就虛的徐達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即皇帝位,年號為洪武。任命徐達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副將軍常遇春攻克東昌後,徐達與他在濟南會師,並平定了樂安地區的叛亂。率軍退回濟寧,駕船沿黃河逆流而上,進逼汴梁,元朝守將李克彝棄城逃跑,左君弼、竹貞等投降。於是,從虎牢關西進,攻人洛陽,與元朝將領脫因帖木兒在洛水北岸會戰,將其擊退。梁王阿魯溫宣布河南投降,於是徐達率軍相繼占領了嵩、陝、陳、汝等州,直搗潼關。守將李思齊逃往鳳翔,張思道逃往鄜城。徐達人關後,攻克華州。

捷報傳來,朱元漳親臨汴梁,召徐達到住處,設宴款待他,並討論北伐戰略。徐達說:“我軍占領齊魯地區,橫掃黃河、洛水一線,而元將王保保卻還在徘徊觀望;我軍現已攻克潼關,李思齊等人倉惶西逃。可見元朝氣數已盡,如果我們乘勝前進,直搗元朝大都,必會所向披靡,不戰而勝。”朱元璋說:“不錯。”徐達又提出:“如果我們攻克元大都,而元皇帝逃往北方,我是否應窮追不舍?”朱元漳說:“元朝國運衰微,就要自行滅亡了。所以用不著我們去追擊。你追擊元人出塞之後,隻要守住邊疆,防禦他們進犯就可以了。”徐達接受了這個指示,便與副將軍常遇春在河陰會師,派部下兵分幾路,出兵黃河以北地區,接連攻克衛輝、彰德、廣平。大軍進至臨清,派傅友德開通陸路,保證步兵、騎兵通行,又派顧時疏浚河道,保證水師通行,一切準備就緒,率軍北伐。常遇春已攻克德州,徐達與他會合直取長蘆,扼守住直治,建造浮橋,使大軍通過。水陸兩路同時出擊,在河西務大敗元軍,攻占通州。元順帝帶著後妃和皇太子向北方逃去。過了一天,徐達在大都齊化門外布署軍隊,填平護城河,登上城牆。元監國淮王帖木兒不花、左丞相慶童等人拒不投降,徐達將其處死,別的人則一概不予過問。查封了皇家倉庫,登記宮中所藏圖書寶物,下令指揮張勝率千餘士兵把守宮殿大門,又下令官中宦官保護、看守後宮美女,嚴禁士兵搶掠、欺辱。所以大都城內百姓安居如故,市場上的交易也照常進行。

捷報傳到,朱元璋下令將元大都改作北平府,設置六個衛所,派孫興祖等為留守,徐達、常遇春則率軍西進,攻占山西。常遇春先攻克保定、中山、真定等地,馮勝、湯和攻下懷慶,並已越過太行山,攻取了澤州、潞州,徐達率大軍隨後進人山西。當時擴廓帖木兒正率軍出雁門關,想經居庸關進攻北平。徐達聽說後,與將領們商議:“擴廓率大軍在外,太原必然空虛,而北平有孫光祖都督防守,完全可以抵禦敵人。我們應該乘敵人沒有防備之機,直搗太原,這樣擴廓主力進不能取勝,退又無以防守,這就是兵法上所謂避實就虛的戰術。如果擴廓帖木兒率主力回援太原,我們便與之決戰,消滅他的軍隊。”將領們說:“很好。”於是徐達率軍直撲太原。擴廓行至保安,聽說明軍撲向太原,果然回師救援。徐達選擇精兵趁夜色突襲其軍營,大敗元軍。擴廓僅帶十八人逃走,元軍投降,明軍占領太原。乘勢北上,攻占大同,又分兵幾路奪下仍被元軍占領的州縣。很快,占領了整個山西。

二七、遭陷害的李善長

明太祖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太祖朱元璋說:“李善長雖然沒有建立軍功,但他長期追隨我,保證軍隊的後勤供應,功勞很大,應該對他重賞。”便授予他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等銜,又任命他為大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每年俸祿四千石,並且子孫世代承襲。賜給他鐵券,憑此鐵券自己可免予追究兩次死罪,兒子可免予追究一次死罪。當時與李善長同時被封為公爵隻有徐達、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等共六個人。而李善長名列首位,皇帝的詔書中將他與漢代的蕭何相提並論,評價很高。

李善長表麵上待人寬容、平和,內心則比較計較、刻薄。參議李鐵冰、楊希聖等對李善長稍有冒犯,他便將其治罪罷黜。曾與中丞劉基為司法問題發生爭執,他理虧,劉基得罪了李,很不自在,請求離職回家。太祖所任命的張昶、楊寬、江廣洋、胡惟庸都觸犯了太祖,隻有李善長還得到太祖的信賴。他享盡榮華富貴,流露出驕縱的跡象,太祖略微有些不滿。洪武四年,他因病退休,太祖賜給他若幹頃土地,撥給看墳民戶一百五十戶,賜給佃戶一千五百家,儀仗用士兵二十家。過了一年,疾病好轉,太祖命他負責建築臨濠宮殿。把江南十四萬戶比較富裕的人家遷徙到境州,由李善長負責安排,所以在濠州滯了幾年。洪武七年,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被提拔為太仆丞,李存義之子李仲、李伯也都被地方官提升。洪武九年,太祖把臨安公主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棋,封之為駙馬都尉。剛定婚那陣,公主嚴格地遵守婦女的道德規範。李家可謂顯赫一時,當時的人無不羨豔。李棋娶公主一個月後,禦史大夫江廣澤、陳寧上書太祖說:“李善長因備受寵信,所以放肆驕橫,陛下生了十天病,不能上朝了,他也沒來問候一下。駙馬都謝李棋接連六天不來上朝,被召來上朝,也不承認錯誤,這是大不敬的罪行。”因此,削減了李善長一千八百石的俸祿。不久,太祖命他與曹國公李文忠主管中書省、大都督府、禦史台,一起負責處理軍國大事,並督建圜丘。

胡惟庸開始是寧國知縣,後得到李善長推薦,擔任太常少卿,後升為丞相,因此,和李善長互相往來密切。而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之子李佑,是胡惟庸從女的丈夫。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謀反罪被處死刑,被株連的人很多,李善長則紋絲未動;禦史台中丞空缺,太祖命李善長處理禦史台事務,對好幾件提出了意見。洪武十八年,有人向太祖報告說李存義父子實際上是胡惟庸的同夥,太祖下詔免他一死,軟禁在崇明島。李善長卻未向太祖表示謝意,太祖懷恨在心。又過了五年,李善長已七十七歲,年老昏庸,無法約束下屬、子弟。他準備給自己修建私邸,從信國公湯和處借用了三百名士兵,湯和偷偷報告了太祖。四月,京城中有許多人因犯罪將被流放到邊境地區,其中有李善長的親戚丁斌等,李多次為其求情。太祖大怒,審問了斌,丁斌以前曾在胡惟庸家幹活,於是供出李存義過去和胡惟庸相互勾結的情況。太祖下令逮捕李存義父子,嚴加審訊,供詞中牽連到李善長,說:“胡惟庸產生了謀反念頭後,派李存義去引誘李善長,李善長怒喝道:‘你在說什麼呢?讓人知道,這是株連九族的重罪!’此後,胡惟庸又派李善長的老朋友楊文裕去勸服他說:‘事成之後,會把淮西地區分封給你。’他很吃驚,沒敢答應。但已有點動心。於是胡惟庸親自出馬勸說李善長,李仍不答應。過了很久,胡惟庸又派李存義去做工作,李善長歎道:‘我老了,我死之後,你們愛幹什麼幹什麼吧!”’又有人告發李善長的罪行:“將軍藍玉北出邊塞,到捕魚兒海,捕獲了胡惟庸派去與北方沙漠中蒙古人勾結的使者封績,李善長卻壓下沒有報告皇上。”趁此機會,禦史們紛紛上書彈劾李善長。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等也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關係密切,經常在一起嘀咕。罪名已基本擬好,大致說李善長身為開國元勳、朝廷重臣,明知有人謀逆,卻拒絕告發,狐疑觀望、首鼠兩端,大搞兩麵派,可謂大逆不道。恰好當時星象劇變,占卜結果是應撤換大臣。於是太祖下決心將李善長及其妻子女兒、兄弟侄子等一家七十餘口全部處死。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店勝宗等都已在胡惟庸一案中被株連處死,連已去世的營陽侯楊璟、濟寧侯顧時等也被株連。太祖親筆書寫詔書列舉李長善的罪狀,並將其獄中供詞和他人供詞編輯為《昭示奸黨三錄》,頒布天下。李善長之子李棋與公主徙居江浦,在那裏去世。李棋之子李芳、李茂由於其母親係公主,兔子追究。李芳任留守中衛指揮,李茂為旗手衛鎮撫,取消其世襲之職銜。

李善長被處死的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國用對太祖說:“李善長曾與陛下同心同德,出生人死,輔佐陛下奪取天下,論功是大臣中的第一位,李氏一門;活著的人封為公爵,死了的人被封為王,兒子娶了公主,許多親朋好友當了官,做為巨子,榮華富貴已到了極點。如果說他想自己圖謀不軌,篡奪政權,還有一點可能,現在卻說他想幫助胡惟庸篡權,則大謬不然,沒人會信。一般人對他的兒子的愛總是超過對其侄子的愛;已經在平靜地享盡人臣所能享受的榮華富貴的人,肯定不會癡心妄想去想望享受天子之富貴。李善長與胡惟府之間的關係相當於孩子與親戚,他與陛下的關係,則相當於親生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即使李善長輔佐胡惟庸篡權成功,也不過是開國元勳,被封為太師、國公、王侯而已,他的兒子娶公主、女兒被納為皇妃而已,和現在相比,還能增加什麼呢?況且,以李善長之智謀,難道會不知道天下並不是投機取巧可以奪得的。元朝末年,想成就帝王之業的有多少人?然而無不身敗名裂,就是能保全性命的又有幾個人呢?李善長親身經曆過這個時期,怎麼會在年老體衰之時去蹈此覆轍?大凡幹這種事情的人,肯定是同陛下有深仇大恨,迫不得已,猶如父子之間某個人由於某種原因而發生激變以求擺脫災禍一樣。現在李善長的兒子李棋是陛下的乘龍快婿,陛下與他之間沒有任何個人恩怨,他為什麼要冒險做這種事?如果說是天象發生災異性變化,有個大臣應承受這場災異,所以就殺了他以回應天上的災異,這尤其荒唐。我擔心天下人聽說後,會說象李善長這樣有豐功偉績的人,下場尚且如此悲慘,那我們就會喪失人心,國家就會失去合法性。現在李善長已經死了,我說了也沒用了,我隻是希望陛下把這件事引以為戒,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太祖看了他的奏章,也沒有怪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