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

聖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譯文】

自從天地形成以來,變化發展,從而出現縫隙,不可不慎重觀察。因此要用捭闔之術去明察世道。善於運用這種方法的人,就是聖人。

聖人,是上天派來的使者,假如世上沒有漏洞,沒縫隙可堵時,就深深隱藏等待時機;一旦有漏洞,需要堵塞時,聖人就挺身而出為國家出謀劃策。聖人可以抵塞縫隙,配合明君,輔佐他治理天下;也可以抵而得之,把天下歸為己有。聖人能夠運用遵循這個道理,是天地之間的守護神。

【感悟】

鬼穀子認為,聖人是上天派來的使者,能夠努力地將國家即將出現的裂縫彌補起來,不給人民帶來災難,這就是聖賢之人的使命。

【故事】

一、不貪寶玉的子罕

樂喜,字子罕,春秋時宋國的賢臣。於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時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為“司城”。主管建築工程,製造車服器械,監督手工業奴隸),位列六卿。

春秋時,宋國有個人在山上開鑿石料的時候,發現了一塊寶玉。他非常高興,便兜著它回家,請一個玉工來加以鑒別,玉工仔細看了後,讚不絕口地說:“這塊玉好極了,沒有一點毛病,是個寶貝啊。不過你得小心,別在人家麵前露眼,讓人家把它偷了去!”

其實,這人請玉工來家,已經引起了鄰居的注意。原來,平時極少有人上他家,這回玉工突然來,有人便不時進來張望。宋人心裏不安,怕有個閃失空歡喜一場,便把寶玉秘密藏好。盡管如此,他還是擔心寶玉會被盜走。如果把它賣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價值,給別人占了便宜。他考慮來考慮去,最後決定把它贈送給一個有身份的人,這樣多少還能留下些人情。過了幾天,他見沒人發現,便帶了寶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見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獻上了寶玉,子罕不解地問:“你把如此貴重的寶物送給我,大概是要我幫你辦什麼事吧?不過,我是從來不接受別人贈送的禮物的。”宋人慌忙搖頭說:“我沒什麼事要您幫我辦。據玉工鑒定,這塊寶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獻給您。”子罕再次拒絕說:“我決不能收下這寶玉。因為如果收下了,你和我都喪失了寶。”宋人聽不懂子罕這話的意思,隻是呆呆地望著他。隻聽子罕繼續說道:“我以不貪為寶,而你以玉為寶。你把玉給了我,當然喪失了寶,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喪失了不貪這個寶。這樣,雙方都喪失了寶。”

獻玉的人叩頭,然後對子罕說:“小人懷中藏著寶玉,到哪裏都不安全,還是把它送給您吧。這樣就可以免於被人謀財害命了。”於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讓玉工雕琢它,然後又賣了出去,把錢給了獻玉的人,讓他成了富翁,然後送他回家去了。

魯襄公十七年的時候,宋國的皇國父做了太宰,要為宋平公建造一座高台,因此妨礙了農業收割。子罕請求在農事完畢以後再建造,平公不答應。

魯襄公二十九年,鄭國發生饑荒,而當年的麥子還未收割,老百姓困苦不堪。擔任上卿的子皮根據父親子展的遺命,給國內的人分發糧食,每戶一鍾,鄭國人沒有挨餓。子皮也得到了鄭國百姓的極大擁護。

子罕聽說這一情況後,說:“多做善事,這是百姓所希望的。”宋國也發生了饑荒,子罕便請示宋平公,要求拿出公室的糧食借給百姓,讓大夫們也都把糧食借出來。子罕自己的家族借糧食給別人,卻不寫借據,不要求別人歸還,同時還以那些缺乏糧食的大夫的名義,借給百姓糧食。宋國人也沒有挨餓。

晉國的叔向聽說這些情況後,說:“鄭國的罕氏(即子展、子皮的家族)、宋國的樂氏(即子罕的家族)肯定會長盛不衰,他們應該都能夠執掌國家的政權吧!這是因為民心都已歸向他們了。以其他大夫的名義施舍,不隻是考慮樹立自己的德望名聲,在這方麵子罕更勝一籌。他們將與宋國共存亡吧!”

二、顏率遊說齊宣王

秦國興兵進逼周國,要索取九鼎,周顯王很憂慮,就將此事告訴大臣顏率。顏率說:“大王不必擔心,我願東下齊國借救兵。”

顏率到齊國,對齊宣王說:“秦國的行為大逆不道,竟興兵進逼周室,索取九鼎。周寶君臣上下仔細考慮(後認為),與其給秦國,還不如把它送給貴國。你們若褓全危亡之國,會得到美名;獲得九鼎,又得到很大的好處。請大王考慮。”齊王聽了大喜,就派五萬軍隊,讓大臣陳臣恩率領,前去救援周國。秦兵因此就撤退了。

齊國準備索取九鼎,周顯王又擔憂了。顏率說:“大王不要擔心,我願東去齊國,解決這個問題。”

顏率到齊國,對齊宣王說:“周室全仗貴國的仁義,君臣父子才得以保全。我們願意獻出九鼎,但不知貴國從哪條路把它運到齊國?”齊王說:“我準備借道魏國。”顏率說:“不行。魏國君臣也想得到九鼎,他們在暉台之下、沙海之上謀劃了很久了。九鼎進了魏國,必定出不來了。”齊王說:“那我就借道楚國。”顏率答道:“不行啊,楚國君臣也想得到九鼎,他們在葉庭之中已經謀劃很久了。九鼎進了楚國,必定出不來了。”齊王說:“我們到底從哪條途徑把它運到齊國呢?”顏率說;“我們也替大王犯愁。這鼎麼,不能象醋瓶子、醬罐子,可以揣在懷裏,挾在胳肢窩裏,或拎到齊國,也不能象鳥飛、兔子蹦、馬跑那樣,很敏捷地就到了齊國。從前周武王滅殷商,取得九鼎,每一隻鼎就用九萬人拉,九九八十一萬人,人力、器械、衣物都要做相應的準備。現在大王即使有這麼多的人力,但從哪條路走呢?因此我私下為犬王擔憂。”齊王說:“您多次到這裏來,原來還是不給呀。”顏率說:“不敢欺騙貴國,請趕快定下你們從哪裏走,我國準備遷運寶鼎,等待大王下令。”齊王〔索鼎之事)便作罷了。

三、師曠製止亡國音

師曠雖說是個盲人,但他精通音律,琴藝尤為超凡,十分神奇。據說,當師曠彈琴時,馬兒會停止吃草,仰起頭側耳傾聽;覓食的鳥兒會停止飛翔,翹首迷醉,丟失口中的食物。

晉平公見師曠有如此特殊才能,便封為掌樂太師。晉平公新建的王宮落成了,要舉行慶祝典禮。衛靈公為了修好兩國關係,就率樂工前去祝賀。衛靈公帶著一批侍從,走到濮水河邊,天色已經慢慢地黑下來,他們在河邊倚車歇息。

時值初夏,皎潔的月亮高掛夜空,兩岸垂柳輕拂水麵,河水靜靜地流去,映著月亮閃閃發光,就像九天落下了一匹錦緞。衛靈公正在欣賞這美麗的夜景時,突然聽到一陳曲調新奇的琴聲,不禁心中大悅,於是招來他的樂師師涓,命師涓尋找這奇妙的音樂,並把它記錄下來。

師涓領命而去,靜靜地坐在河邊,調息,撫琴,聆聽那音樂,將樂曲記錄下來,整整忙碌了一夜。衛靈公一行來到晉國邊城,晉平公在新建的王宮裏擺上豐盛的筵席,熱情的招待貴賓。宴會上,衛靈公在觀賞晉國的歌舞後,便命師涓演奏從濮河邊聽到的那支曲子助興。

師涓為了答謝晉國的盛情款待,便遵命理弦調琴,使出渾身解數彈奏起來。隨著他的手指起落,琴聲像綿綿不斷的細雨,又像是令人心碎的哀痛哭訴。

坐在陪席上的晉國掌樂太師師曠麵帶微笑,用心傾聽著。不一會兒,隻見他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了,神色越來越嚴肅。

師涓剛將曲子彈到一半,師曠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按住師涓的手,斷然喝道:“快停住!這是亡國之音啊!千萬彈不得!”

衛靈公原本是來給晉平公祝賀的,聽師曠掌樂太師這麼一說,吃驚地愣住了。

師涓更是嚇的不知所措。十分尷尬地望著衛靈公。

晉平功見喜慶之時,本國掌樂太師突然插一杠子,弄得衛國國君一行人下不了台,忙責問太師道:“這曲子好聽得很,你怎麼說它是亡國之音呢?”

師曠振振有詞地道:“這是商朝末年樂師師延為暴君商紂王所作的‘靡靡之音’。後來商紂王無道,被周武王討滅了,師延自知助紂為虐害怕處罰,就在走投無路時,抱著琴跳進濮河自盡了。所以,這音樂一定是在濮河邊聽來的。這音樂很不吉利,誰要沉醉於它誰的國家定會衰落。所以不能讓師涓奏完這支曲子。”他說到這裏,轉過臉來問師涓道:“你彈的這支曲子是在濮河邊聽來的嗎?”

“說的一點不錯,正是從濮水河邊聽來的!”衛靈公在驚訝中替本國樂師解窘。

晉平功很不以為然地說:“早已改朝換代了,我們現在演奏,又有什麼妨礙呢?你還是讓貴國樂師彈下去吧!”

師曠搖搖頭,執拗道:“佳音美曲可以使我們身心振奮,亡國之音會使人墮落。主公是一國之君,應該聽佳音美曲,為什麼要聽亡國之音呢?”

晉平功見衛靈公一行人麵有難色,便命令師曠道:“你快鬆手,讓樂師彈下去!別掃大家的興!今日是大喜之日,怠慢了貴賓,拿你是問!”

師曠感到王命難違,隻好坐下來,展開了自己的琴。當他用奇妙的指法撥出第一串音響時,便見有16隻玄鶴從南方冉冉飛來,一邊伸著脖勁鳴叫,一邊排著整齊的隊列展翅起舞。當他繼續彈奏時,玄鶴的鳴叫聲和琴聲融為一體,在天際久久回蕩。晉平功和參加宴會的賓客一片驚喜。

在場所有的人打心底裏佩服師曠的琴藝。衛國樂師師涓大開眼界,激動地上前握住師曠的手說:“你的技藝真可驚天地、泣鬼神啊!”

濮水是一條流經鄭國、衛國的河流。東周的時候,宮廷裏演奏古老的樂曲,和當時流行在濮水流域的鄭國和衛國的音樂比起來差得很多。宮廷的音樂比較呆板,鄭國、衛國的民歌節奏明快悅耳。師涓愛好民間藝術,所以他喜歡鄭衛之音。師曠受了孔子的影響,認為流行在濮水上的鄭衛之音都是亂世亡國之音,這是他的偏見。不過師曠關於音樂作用的議論是有道理的。好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使人積極向上;壞的音樂可以腐蝕人的靈魂,使人頹廢墮落。

四、勾踐臥薪嚐膽

勾踐回到越國,大臣們看到勾踐,都又喜又悲。勾踐對他們說:“我是個國破家亡的奴才,如果不是得到你們這麼大的幫助,我哪裏還有回國的一天?”範蠡說:“這是大王的洪福,哪兒算是我們的功勞呢?但願大王從今以後,時時刻刻記住石屋看馬的恥辱,越國才有希望,我們才能報仇雪恨。這是我們做臣下的和全國人唯一的希望!”勾踐說:“我絕不會讓你們失望!”他就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範蠡整頓兵馬,自己也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恨不得拿出自己所有的本領,讓這受欺壓的國家變成一個強國。

勾踐唯恐眼前的舒服會把誌氣消磨掉,就改變日常生活,把軟綿綿的褥子撤去,拿草當作褥子。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時,就嚐一嚐苦膽。這就叫“臥薪嚐膽”。亡國以後,人口減少了,為了增加人口,勾踐就訂出幾條獎賞生育的條例。例如:上了年紀的人不準娶年輕姑娘做媳婦;男子到了二十歲,女子到了十七歲,還不成親的,他們的父母要受處罰;快要分娩的女人,必須報官,好派官醫前去照顧她;生個男孩,國王賞她一壺酒,一口豬;生個女孩,國王賞她一壺酒,一個小豬;有兩個兒子的,官家給養一個;有三個兒子的,官家給養兩個。耕種的時候,越王還親自拿鋤頭在地裏幹活,目的是讓莊稼人提起精神,努力種地,多存糧食。國王的夫人也走出去,看望織布紡線的姑娘和老人們。空閑的時候,自己也在宮裏織布。七年中,國家不收任何稅。穿衣、吃飯,處處節省。全國人民差不多都不吃葷,也不穿漂亮衣裳。他們自己如此節省,為的是給吳王夫差進貢。夫差看到勾踐每個月都給他送東西,非常高興。越國又進貢了一大批麻布和蜂蜜。吳王更加高興了。這一來,兩國相安無事。可是勾踐反倒著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