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湖光山色清麗的水墨畫(1 / 2)

——譯者序倪慶餼

在英國文學史上散文的發展,相對來說,較詩歌、戲劇、小說滯後。如果英國的散文以16世紀培根的哲理隨筆在文學史上初露異彩,從而構成第一個裏程碑;那麼18世紀艾迪生與斯蒂爾的世態人情的幽默諷刺小品使散文的題材風格一變,成為第二個裏程碑;至19世紀初多蘿西·華茲華斯的自然風景散文風格又一變,開浪漫主義散文的先河;隨後至19世紀中葉,蘭姆的幽默抒情小品,赫茲利特的雜文,德·昆西的抒情散文分別自成一家;此後大師迭出,加萊爾·安諾德、羅斯金等向社會與文化批評方麵發展,最後史蒂文森以遊記為高峰,結束散文的浪漫主義運動階段,是為第三個裏程碑;至此,散文取得與詩歌、戲劇、小說同等的地位。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奠基者,在詩歌方麵是威廉·華茲華斯(17701850)和塞繆爾·柯爾律治(17721834),在散文上篳路藍縷,則華茲華斯的妹妹多蘿西(17711855)功不可沒。英國1819世紀的女作家中,和簡·奧斯丁、勃朗特姊妹、喬治·愛略特相比,由於我國缺乏介紹,她的光華不如她們耀眼,但她同樣是一顆永放光芒的恒星,則是沒有疑義的。

多蘿西一生寫過九部日記或日記體裁的遊記,它們是:

1.《阿爾福克斯頓日記》(1798);

2.《漢堡和從漢堡至哥斯拉爾旅行日記》(1798);

3.《格拉斯米爾日記》(1803);

4.《蘇格蘭旅遊回憶》(1803);

5.《烏爾斯特湖岸遠足記》(1805);

6.《斯考斐爾山遠足記》(1818);

7.《大陸旅遊日記》(1820);

8.《第二次蘇格蘭旅遊日記》(1822);

9.《曼島旅遊日記》(1828)。其中《格拉斯米爾日記》和《蘇格蘭旅遊回憶》是具有代表性的兩部。

格拉斯米爾在英國舊昆布蘭郡(現稱昆布利亞),詩人華茲華斯的定居地,以格拉斯米爾湖著名,周圍是風景美麗的湖區。詩人先住在鴿廬(17991813),後遷往裏代爾芒特(1813)。在英國北部昆布蘭現稱昆布利亞。湖區,它並非華氏兄妹的故鄉,他們生於昆布蘭的柯克茅斯,1799年才定居格拉斯米爾。《日記》起始於1800年5月14日,隻記到1803年1月16日,也就是華茲華斯和瑪麗·赫金遜結婚之後不久。同年8月,華氏兄妹與柯爾律治結伴去蘇格蘭旅遊,遂再沒有記下去。後來他們遷居到離格拉斯米爾不遠的裏代爾芒特(1813),定居於此以至詩人逝世。

作者在格拉斯米爾的居處“鴿廬”與格拉斯米爾湖近在咫尺,隔著一條大路則是《日記》中常提到的費歇爾一家的農舍;老的費歇爾的女兒瑪麗,愛稱莫莉,是華家忠實的女仆。從“鴿廬”向南行是《日記》中提到的安布爾賽德,設有郵局,多蘿西常去取郵件;在格拉斯米爾與安布爾賽德之間則是約翰·辛普遜一家所在的納布。另一個辛普遜家庭,約瑟夫·辛普遜牧師及其子女,則住在格拉斯米爾以北的維思博恩。《日記》中常提到作者跟他們的友誼和交往。從維思博恩再往東北則是柯爾律治居住的凱斯威克,跟柯爾律治的密切關係是《日記》主要的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