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認為豁聞孟達舉事。必先起宛、洛之兵先至,司馬懿料孟達叛變必與諸葛亮通謀。兩人都不謀而合。諸葛亮說:“曹睿既委任司馬懿,逢寇即除何待奏聞?”司馬懿說:“若等聖旨,往複一月之間,事無及矣。”兩人都互相驚畏。諸葛亮知司馬懿複職“大驚”,告誡孟達不要輕舉枉動;司馬懿途中截獲諸葛亮給孟達回書為之“大驚”,想不到“吾機先被孔明識破”。
而孟達和司馬懿、諸葛亮相比,其愚智則有天淵之別:諸葛亮知司馬懿複職告誡孟達“須萬全提備”,孟達卻笑“孔明心多”,要他“唯聽捷報”,司馬懿派使要孟達聽候調遣並偽說懿已去長安,孟達卻暗喜說:“吾大事成矣!”
司馬懿擒殺孟達後,即與張郃率領十五萬大軍來戰諸葛亮。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平生謹慎,不肯弄險,不會從子午徑取長安,今必出軍斜穀,來取郿城。而秦嶺之西,有一條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處皆是漢中咽喉。諸葛亮欺曹真無備,定從此進。故決定與張郃逕取街亭,以斷其歸路。諸葛亮行軍,果如司馬懿所料。諸葛亮聞悉司馬懿大軍前來,大驚說:
“今司馬懿出關,必取街亭,斷吾咽喉之路。”司馬懿行軍在諸葛亮的意料之中。因此,街亭決戰是勢所難免。司馬懿能否奪取街亭,諸葛亮能否保衛街亭,是雙方勝敗的關鍵。
諸葛立即著手部署街亭保衛戰。參軍馬謖請纓守街亭,諸葛亮說:“街亭雖小,幹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汝雖深通謀略,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馬謖以熟讀兵書自誇,說:“若有差失,乞斬全家”,並立下軍令狀。因馬謖曾獻“攻心計”服南人,又獻反間計使司馬懿被削職,諸葛以其有智,乃任他為守街亭主將,又派富有戰爭實踐經驗的王平為副將,再三叮囑要小心謹守此地:下寨必當要道之處,使賊兵急切不能偷過。諸葛亮恐二人有失,又派高翔駐守列柳城為援。同時,喚大將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後屯紮,總守漢中咽喉。諸葛亮的部署,可說是十分到家,無可非議,唯一錯誤是用了紙上談兵的馬謖。他違背諸葛亮“下寨必當要道”之囑,隻知死啃兵書的片言隻語:什麼“憑高視下,勢如破竹”,什麼“置之死地而後生”,對於當時的形勢,來犯的敵將、街亭的地形都不考慮。王平苦諫,再三重申諸葛亮“下寨必當要道”之囑,認為:
“屯兵當道,築起城垣,賊兵縱有十萬,不能偷過。”馬謖不聽,堅持上山屯軍,王平指出,若“魏兵驟至,四麵圍定”,再斷“我汲水之道,軍士不戰自亂”。馬謖仍置之不理,自行其是,結果如王平所料,司馬懿大軍一至,即斷其汲水之道,蜀軍不戰自亂,不聽馬謖指揮。魏軍輕易地奪取了街亭。
街亭失守,蜀軍處境極危。司馬懿曾預料奪取街亭後蜀軍的去向:“亮若知吾斷其街亭要路,絕其糧道,則隴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連夜奔回漢中去也。彼若回動,晉提兵於小路擊之,可得全勝,若不歸時,吾即將諸處小路,盡皆壘斷,俱以兵守之。一月無糧,蜀兵皆餓死,亮必被吾擒矣。”
正如司馬懿所料,蜀軍唯一生路隻有撤回漢中,諸葛亮一知街亭、列柳城盡失,跌足長歎說:“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立即遣兵派將部署撤軍。
當各路兵馬剛分撥完畢,忽報: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這時,諸葛亮身邊別無大將,隻有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軍在城中。因此,眾官盡皆失色。隻有諸葛亮不慌不忙,大擺空城計,渡過了難關。在一座空城麵前,率領十五萬大軍的司馬懿為何不敢進,反而急退呢?這是因司馬懿認為“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諸葛亮也知司馬懿知己“平生謹慎,必不弄險”,所以一反“生平謹慎”,來個“弄險”,故引起司馬懿大疑,不敢貿然進城。諸葛亮擺空城計,也出於形勢所迫,正如他所說:“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以兵二千五百不可能與敵大軍十五萬戰,如棄城而逃,必不能遠遁,定為司馬懿所擒。處此既不能戰又不能逃脫的絕境,諸葛亮除擺空城計外,別無他法,當諸葛亮敗局已定幾乎被擒的時候,誰又料到用一空城計而能退敵軍十五萬?後來司馬懿知是諸葛亮擺空城計後,仰天長歎說:“吾不如孔明也!”
五、諸葛亮詐取城池
赤壁大戰,曹操大敗,為了防止孫權北進,曹操派大將曹仁駐守南郡(今湖北公安縣)。這時,孫權、劉備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戰,氣勢如虹,下令進兵,攻取南郡。劉備也把部隊調到油江口駐紮,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說:“為了攻打南郡,我東吳花多大的代價,南郡垂手可得。劉備休想做奪取南郡的美夢!”劉備為了穩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營中祝賀。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見見劉備,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親自到劉備營中回謝,在酒席之中,周瑜單刀直入問劉備駐紮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劉備說:聽說都督要攻打南郡,特來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領。周瑜大笑,說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劉備說:都督不可輕敵,曹仁勇不可擋,能不能攻下南郡,話還不敢說。周瑜一貫驕傲自負,聽劉備這麼一說,很不高興,他脫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聽任豫州(即劉備)去取。”劉備盼的就是這句話,馬上說:“都督說得好,子敬(即魯肅)、孔明都在場作證。我先讓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萬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裏會把劉備放在心上。周瑜走後,諸葛亮建議按兵不動,讓周瑜先去與曹兵廝殺。
周瑜發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後乘勝攻打南郡,卻中了曹仁誘敵之計,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見周瑜中了毒箭受傷,非常高興,每日派人到周瑜營前叫戰。周瑜隻是堅守營門,不肯出戰。一天,曹仁親自帶領大軍,前來挑戰。周瑜帶領數百騎兵衝出營門大戰曹軍。開戰不多時,忽聽周瑜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墜於馬下,被眾將救回營中,原來這是周瑜定下的欺騙敵人的計謀,一時傳出周瑜箭瘡大發而死的消息。周瑜營中奏起哀樂,士兵們都戴了孝,曹仁聞訊,大喜過望,決定趁周瑜剛死,東吳沒有準備的時機前去劫營,割下周瑜的首級,到曹操那裏去諸賞。
當天晚上,曹仁親率大軍杏劫營,城中隻留下陳矯帶少數士兵護城。曹仁大軍趁著黑夜衝進周瑜大營,隻見營中寂靜無聲,空無一人。曹仁情知中計,急忙退兵,但是已經來不及了。隻聽一聲炮響,周瑜率兵從四麵八方殺出。曹仁好不容易從包圍中衝出,退返南郡,又遇東吳伏兵阻截,隻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勝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趕到南郡,隻見南郡城頭布滿旌旗。原來趙雲已奉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戰正酣之時,輕易地攻取了南郡。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連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輕易地詐取了荊州、襄陽。周瑜這一回自知上了諸葛亮的大當,氣得昏了過去。
六、飛將軍機智脫險
漢武帝時,一次李廣率領一萬人馬從雁門關出發去攻打匈奴。匈奴早就想活捉這位令他們聞風喪膽的“飛將軍”,聞知李廣率軍來攻,便悄悄布置好埋伏,單等李廣的到來。
李廣率領部隊同匈奴人相遇了。雙方在戰一場,匈奴兵很快便被殺得狼狽逃竄。李廣見敵人潰逃,不知是計,指揮漢軍掩殺過去。突然,敵軍伏兵從四麵殺出,將漢軍重重包圍了起來,李廣這才發覺中了匈奴人的埋伏。李廣指揮漢軍左衝右突,勇猛殺敵,想殺開一條血路,突出重圍。匈奴兵也個個異常勇猛,因為他們知道,被圍的漢將是李廣,誰能活捉他便可升官晉爵。漢軍抵敵不過,傷亡慘重。李廣也負傷倒地,被匈奴人俘虜。
匈奴兵捉住李廣後,大喜過望。他們見李廣傷勢不輕,便用繩子編成一張大網,把李廣放在上麵,吊在兩匹馬中間馱著。李廣躺在大網中,閉著眼睛苦思脫身之計。他裝出奄奄一息的樣子,再加上染滿鮮血的戰袍,看上去真像一個生命垂危的重傷員。匈奴兵以為他傷勢太重,已經失去知覺,便不嚴加看管,防止他逃走。李廣紋絲不動地躺在吊網上,不時地悄悄睜開眼睛,觀察四周的情況。他發現,匈奴人對他的看押並不十分嚴,心中大喜。
匈奴人押著俘虜走了10餘裏路,李廣又一次偷偷睜開眼睛,他看見旁邊一名匈奴兵騎著一匹十分健壯的馬。便決定奪馬而逃。他趁那名匈奴兵不注意,猛地一躍,跳到了他的背後,趁他來不及反應,迅速奪過他的弓箭,將他推下馬,然後縱馬向南奔去。
匈奴兵們先是一驚,眼睜睜地見李廣快馬加鞭逃走後,才反應過來,便氣急敗壞地追了上去。匈奴兵哇哇亂叫,並不斷放箭射擊。李廣見匈奴兵追上來了,便張弓搭箭,一連射倒了幾個跑在最前麵的匈奴兵。匈奴人素知李廣是神箭手,又見幾個同伴已經中箭倒地,不由地有些心虛,不敢繼續追擊了。
李廣馬不停蹄地跑了幾十裏路,遇見了被打散的部下,便率領他們撤回了雁門關。
七、飛將軍巧設疑兵
公元前144.年,即漢景帝中元六年,飛將軍率百餘騎兵追擊三名匈奴兵,當他們殺死了兩人、活捉了一人,準備回軍營時,不料被幾千匈奴兵發現。李廣的部下見匈奴兵人多,都慌了神,想趕快逃走。
一李廣卻很鎮靜,他對部下說:“我們人少,離大本營10餘裏,如果逃跑。肯定逃脫不了匈奴人的追擊,難免一死。如果我們不逃走,匈奴兵反倒會以為我們是疑兵,後麵有大部隊埋伏著,他們定然不敢貿然追擊的。”他命令士兵們騎馬走到離匈奴陣地幾裏處停住,並下馬解鞍,就地休息。
匈奴兵看見這些漢兵都躺下休息,心想必有埋伏,果真不敢出擊。一名匈奴將領想策馬過來看個明白,被李廣射殺。匈奴兵一時間拿不準漢軍的虛實。雙方僵持到半夜,也沒有交戰,倒是匈奴兵擔心會遭漢軍伏兵的襲擊,撤回了營地。次日早上,李廣率領百騎平安回營。
八、劉備一言送呂布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又叛變替袁術出力,派高順去小沛進攻劉備,劉備被擊敗。曹操派夏侯停救劉備,被高順戰敗。曹操親自征討呂布,抵達下邳城下,給呂布寫了一信,為他分析了禍福利害。呂布打算投降,陳宮等認為自己負罪太多,阻攔他的計劃。呂布派人向袁術求救,袁木親自率領一千多人馬出戰,失利後逃走了,回去駐守城池,不敢出來。袁木也不能來援救。呂布盡管勇猛,但沒有謀略且遇事猜測疑忌,無法駕馭他的黨羽,隻相信幾個將領。而將領們又彼此意見不一,互不信任,所以每次戰鬥大多失敗。曹操挖了壕溝圍困下邳三個月,呂布部下離心離德,其部將侯成、宋憲、魏續捆綁陳官,帶領他們的軍隊投降曹操。呂布和部下登上白門樓。眾兵包圍情況危急,隻好下樓投降。曹軍於是活捉呂布並將之捆綁,日布說:“綁得太緊了,稍微鬆一點。”曹操說:“捆綁老虎不能不緊啊。”呂布請求說:“您憂慮的不過是我呂布,今日我已降服,您爭奪天下已用不著憂慮了。您率領步兵,讓我呂布率領騎兵,那麼天下完全可以平定了。”曹操麵有疑色。這時劉備進言說:“您不是看到呂布怎麼對待丁原和董卓嗎?”曹操點點頭。呂布因此指著劉備說:“這小子最不可信。”於是就絞殺了呂布。呂布、陳官和高順等都被砍了頭送到許昌,然後埋葬了他們。
九、哀鴻遍野
“哀鴻遍野”形容到處可以看到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
此典出自《詩經·小雅·鴻雁》:“鴻雁於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征,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於飛,集於中澤。之子於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間互相攻伐,戰亂頻繁,老百姓經常被派遣在外服役,詩人們便借用“鴻雁”為題,寫詩來抒發百姓的心聲。
詩的意思是:成雙成對的雁兒在空中飛行,它們的翅膀發出沙沙聲。那個人的兒子出門,到郊外去當牛做馬為別人賣命。我們都是受苦難的人,可憐的是既老又無親。一對對的鴻雁兒飛走了,一同聚集在湖沼裏。那個人去築牆,百丈牆身都已築起;他嚐盡了苦難,可是哪裏又是他安身的地方呢?雁兒們已經飛去,它們在空中發出聲聲叫啼,理解我們的人,說我們是勞苦的;那些糊塗蟲,還覺得我們不安分!
一〇、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進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出某種行動。
此典出自《水滸傳》。
豹子頭林衝,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他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衝帶著妻子去嶽廟進香。途中,看到花和尚魯智深在耍一把六十多斤重的渾鐵禪杖。眾人齊聲叫好,林衝也被吸引過去觀看。魯智深與林衝兩個好漢一見如故,結義為兄弟。正在這時,林衝妻子的侍女錦兒慌忙跑來報信說,林娘子在路上被歹人攔截。林衝急忙與魯智深告辭,去嶽廟追趕歹人。林衝抓住歹人舉拳要打時,發現此人原來是他的頂頭上司奸臣高俅的義子高衙內。高衙內一夥得知那女子是林教頭的妻子,害怕打起來不是林衝的對手,便假惺惺地勸解:“衙內不認識,多有衝撞。”說完,急忙把高衙內拉走。這時,魯智深也急忙趕到,了解了情況要去追打高衙內,被林衝勸阻。林衝忍下了這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