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成人結核性腦膜炎的誤診
結核性腦膜炎是一種嚴重的常見病,若能早期診斷、合理治療,則治愈率高,後遺症少,但近年來不典型病例增多,很容易誤診。據近來的報道,誤診率22~32%;誤診時間,有的作者報道4~150天,平均15天,有的報道5~50天,平均16天。並指出,結核性腦膜炎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早期診斷。所以成人結核性腦膜炎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已成為臨床醫師的緊迫任務,在這方麵已經引起充分注意,也總結出了豐富的經驗。
病例報告
(病例)患者女,40歲。於半月前受涼後頭痛、發熱,最高時38℃,伴咽痛、咳嗽,無痰。曾診斷為“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服“感冒藥”、“消炎藥”,症狀減輕,但仍有發熱,下午較重,37.5℃左右。發熱時頭痛,但無惡心嘔吐。上午體溫可正常,頭痛亦減輕。再次就診時肌肉注射青黴素、鏈黴素,每日2次,5天後效果不明顯,以發熱待診入院。過去無病史,其母有肺結核病史。
入院後檢查:體溫37。6℃,神誌清,咽部無充血,扁桃體I度。頸部可捫及數個淋巴縛,直徑約化瓜,無壓痛。心肺聽診無異常,腹軟無壓痛,肝脾未捫及,膝反射正常,巴彬斯基征(-)。胸片:雙肺紋理重,無活動病灶。
入院後第3天體溫38.2℃,頭痛加重,嘔吐1次,為所進食物。檢查時發現頸部有抵抗感,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使用鏈零素、異煙肼、乙胺丁醇、潑尼鬆等治療,後治愈出院。
討論
診斷結核性腦膜炎除腦脊液內結核菌檢出陽性外,還沒有其他特異的檢查方法,而且腦脊液檢出的陽性率又較低,因而在診斷方麵還存在著一定困難。這就要求仔細追問病史,認真分析症狀,進行全麵係統的體格檢查及對腦脊液檢查結果做出正確的判斷。
結核性腦膜炎起病初期常不夠典型,在發病較急者其症狀與流行性腦脊髄膜炎相似;在夏季高熱、頭痛的病例常想到乙型腦炎,也有的誤診為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等;高熱的病例臨床表現又常像敗血症、傷寒等;以頭痛起病伴發熱、視盤水腫的病例可誤認為腦膪腫等;多數病例發病緩慢,類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待出現明顯體征後才考慮到結核性腦膜炎的診斷而進行腰穿檢查,本例就是這樣;有的高齡病人,起病隱匿,主訴含糊,臨床表現不典型而類似腦動脈硬化、老年性癡呆;還有的甚至像神經衰弱。故在考慮上述疾病時必須全麵分析,注意鑒別。
結核性腦膜炎的主要症狀為頭痛、高熱、嘔吐、嗜睡及頸部疼痛等。頭痛的部位為額部、顳部或枕後,性質可為隱痛,重時疼痛難忍。陳廣田在統計成人結核性腦膜炎初入院時的症狀發現:患者中有頭痛者為93.8%,發熱者為92%,惡心及嘔吐者為70%,輕度嗜睡者為42%,視力障礙、畏光羞明、昏迷者約為12%。此外又多見表清淡漠、癡呆、記憶力不佳、多夢、睡眠不安、性格反常、意識模糊、不合作、語言不清或失語。症狀逐漸加重時,頭痛難忍,有哭鬧、陣發性驚叫。也有些重症患者顱內壓高,脈搏慢,出現陳-施呼吸,口唇、顏麵及指甲青紫,瞳孔散大,最後因呼吸中樞麻搏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