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亡命人李承晚——倔傲的崢嶸歲月(2)(2 / 3)

1899年到1904年5年的時間就在李承晚忍受朝廷嚴酷殘忍的刑罰中流逝。在監獄的日子是一種煎熬,期間李承晚還被判了死刑,麵對所剩無幾的生命,李承晚開始信奉基督。耶穌救世主的形象和其所經曆的磨難都深深觸動了李承晚,他沉浸在耶穌所傳達的散發愛的福音書中,整個人安寧了許多。

越是困苦,李承晚對基督的信任就越深刻。朝鮮曆來都是儒教當道的,由於長期以來藩屬於中國,因此在傳統文化方麵也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孔子在朝鮮跟在中國一樣占據主導地位。李承晚在進入“培才學堂”之前也是孔子的忠實崇拜者,但是在接觸西方文化之後,他便逐漸轉向基督。在他看來,孔子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是治國之道,而基督教所提出的愛與奉獻則是治心之道。人民如今需要的不是統治,而是感化。

李承晚在監獄裏悟出的不僅僅是對基督的熱愛,還有更加深刻和成熟的政治認知。在獄中,在條件允許的時候,李承晚會偷偷寫些抨擊時政的政論,然後托人將評論帶出監獄發表在報紙上。很多愛國人士都會關注李承晚在報紙上的政評,然後在心裏默默支持並期望他能重獲自由。這個時候,金九、徐載弼等人都已經逃到國外,李承晚身陷囹圄卻還如此活躍,自然成了朝鮮革命浪潮裏的風頭人物。

要說李承晚也真是個能人誌士,他在監獄裏發展了一批基督教徒和願意接受西方文化的舊官僚貴族,還在裏邊成立了一所學校,教那些年輕的犯人們讀書識字,後來就連獄卒們都不知不覺成了他的學生。

此外,他還撰寫了《獨立精神》一書,編撰了朝鮮曆史上最早的英朝詞典,翻譯了一本關於清朝跟日本戰爭的外文圖書。

其實,李承晚在獄中最大的收獲就是想明白了一點:王權是革命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隻有徹底將封建製度推翻,朝鮮才能走上獨立之路。在《獨立精神》一書中,他明確地批判了中國的封建製度,並號召民眾團結一致反抗毫無生機的朝鮮封建製度。能夠認識到這點,李承晚完成了革命道路中一次質的飛躍。

1904年,李承晚被特赦釋放。自由之後,李承晚遇到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折:當時朝鮮宮廷內有不少官員和王子都不甘心被日本奴役,他們找到李承晚,命其去美國尋求幫助。朝美在1882年的時候曾經簽訂了《朝美通商條約》,雖然是以商業為主的條約,但是其中有一條規定兩國任何一方受到他國侵略的時候,都要向對方伸出援手以表示兩國友誼。李承晚的任務就是要美國根據這條協議幫助朝鮮對付日本,幫助朝鮮恢複獨立自主的國際地位。

三朝鮮的抗日戰爭

李承晚在踏上美國國土之後才發現,一切都非他所預想的那麼順利。當時的國際局勢十分微妙,日本、美國、俄國都有自己的利益版圖。對於美國來說,最重要的是牽製俄國的力量,日本的崛起所導致的日俄鬥爭正好能滿足美國的需求,至於日本在亞洲幹些什麼,美國根本無心去管。美國不聞不問的態度讓李承晚十分失望。

其實,早在李承晚前往美國之前,西奧多·羅斯福就已經派使節到日本去示好,承認了日本在朝鮮的利益,這樣一來,李承晚在美國的求助任務就沒有絲毫意義了。他在美國獲得的都是一些不痛不癢的口頭保證,對朝鮮獨立根本沒有任何幫助。國與國之間的協定瞬間變成了廢紙,當初的信誓旦旦都失去效力。

20世紀不是弱小國家的時代,帝國主義勢力的崛起造成了世界的不均衡發展,那些國力微弱的國家隻能任人宰割。什麼人權、平等,什麼自由、獨立,不過都是帝國主義用來滿足自我利益的借口罷了。還是那句老話,落後就要挨打。

李承晚的雄心壯誌在外交中不大可能實現了,差距懸殊的敵我勢力決定了朝鮮獨立道路的坎坷。於是,李承晚決定就地取經,在美國學習先進的自由民主思想。

1905年,李承晚進入美國華盛頓大學學習,兩年後又到了哈佛,1908年,李承晚獲得哈佛碩士學位並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繼續學習。在美國的這幾年,朝鮮局勢不容樂觀,日本憑借《樸茨茅斯條約》在朝鮮獲得了絕對控製權,這讓李承晚更加堅定了朝鮮獨立的決心。他在課餘時間看了大量的國際關係方麵的圖書,並且獲得了普林斯頓學校的校長、後來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讚賞。

1910年8月22日,日本強迫朝鮮簽訂了《日韓合並條約》,朝鮮終於為日本所吞並,朝鮮人民也開始了長達35年的非人生活。朝鮮人的民族情緒終於爆發了,一時間,朝鮮湧現出了很多民族主義者,他們刺殺日本人,組織反抗日本殖民者的各種活動。1909年,日本駐朝總督伊藤博文被朝鮮民主主義者刺殺,這個消息一經傳開立馬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