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亡命人阿裏斯蒂德——兩次流亡的喜與悲(2)(2 / 3)

四重返海地

塞德拉斯成功將阿裏斯蒂德趕下總統寶座後,隨即宣布全國戒嚴。

塞德拉斯發動軍事政變的消息震驚了全國,太子港的市民不顧戒嚴令自發上街舉行示威遊行,高舉阿裏斯蒂德的畫像,抗議軍人政變推翻民選政府。

海地政變的消息不僅震驚了海地國民,也震驚了世界。

海地鄰居美國、委內瑞拉、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國均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譴責海地軍人中斷民主進程的做法,就連遙遠的法國、蘇聯和日本都對海地軍人政變持否定態度,堅決支持阿裏斯蒂德總統恢複合法政府。

小小海地的一次政府更迭引起了如此多國家的關注,這顯得有些異常,但仔細推敲也屬情理之中。

50年代,拉美國家幾乎都是文官執政。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文官政府接連垮台,拉美的12個國家先後發生政變,除少數幾個國家如哥斯達黎加、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外,幾乎都是軍人政府。進入80年代以後,拉美國家出現了高度的通貨膨脹,爆發了嚴重的債務危機,經濟日益惡化,而軍人政府根本無法解決這一問題,社會各界要求恢複文官執政的呼聲日益強烈。

在國際社會上,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一直向軍人政府施加壓力,支持拉美國家恢複文官政府、推行民主化。拉美是美國的後院,軍人政府猶如一顆定時炸彈,叫美國難以安眠。而且,軍人政府已經不符合美國輸出民主的國家策略。

在眾多國家的施壓下,拉美國家的軍人政權不得不讓政於文官。到1990年,拉美所有國家都完成了由軍政府向文官政府的過渡,民主化進程在拉美全麵展開。在此形勢下,海地突然發生軍人政變,推翻了民主的文官政府,這無疑是對整個拉美國家民主化的一個挑戰。顯然,海地不能做這個異類。

而且,拉美國家的文官政府也擔心海地政變後軍人重新執政會在整個拉美刮起一股軍人奪權的颶風,點燃其他國家軍人政變的火苗。委內瑞拉總統就表示,反對海地政變不僅是感情和道義問題,更重要的是保衛拉美國家的民主問題。

就在塞德拉斯發動政變的第二天,美洲國家組織召開了理事會會議,強烈要求海地政變當局立即恢複民選總統阿裏斯蒂德的權力。

1991年10月2日,阿裏斯蒂德前往美國會晤布什總統,並參加了在華盛頓舉行的美洲國家組織特別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阿裏斯蒂德揭露了海地政變當局踐踏民主和破壞憲法的惡劣行徑,呼籲美洲國家派代表去海地,敦促政變分子交出政權。他表示自己不會就此罷休,定會返回海地,為海地的民主事業繼續奮鬥。阿裏斯蒂德的建議得到了美洲國家的認同,決定派美洲各國部長組成代表團奔赴海地同政變政府談判。會議當天代表團成立,並趕赴海地。

在到達海地之後,代表團積極努力與政變當局展開談判。代表團明確指出,如果軍隊不返回軍營,美洲組織會采取嚴厲的經濟製裁措施,必要時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在強大的壓力麵前,塞德拉斯不得不表示,阿裏斯蒂德可以回到海地,但要求全國各方達成一致,並有各方擔保。為了圓滿解決這一問題,代表團同意組成由加拿大、委內瑞拉、阿根廷部隊支持的一個“擔保委員會”,以保障阿裏斯蒂德恢複權力,同時表示可以考慮保留政變領導人塞德拉斯武裝部隊司令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