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8月,山東慘案發生。山東鎮守史、山東戒嚴司令馬良,殺害了回教愛國會會長馬雲亭等領導人,並抓了大批學生。山東慘案的消息傳來,使馬駿極為憤怒,痛斥"馬良真是回族中的敗類!"為了讓更多的回族同胞知道"馬良最無良",他聯合回族同學劉清揚、郭隆真等一百多人,到天津最大的清真寺---清真北寺,集合阿訇和回族民眾,宣講馬良的罪行,並就國家、民族、宗教等關係,作了精辟的分析。馬駿在清真北寺的這番講演,使聽眾無不心悅誠服。大家都表示同情支持學生,並譴責馬良殺害愛國同胞是極大的罪惡。

馬良的滔天罪行,不僅激起了山東各界愛國人士的仇恨,也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公憤。8月23日,天津學生聯合會為聲援山東慘案,派郭隆真、劉清揚、張若名等十人為代表,彙合北京學生代表瞿秋白等十五人,於清晨到總統府前請願。代表們要求取消戒嚴令、懲辦馬良。徐世昌不僅拒不接見,而且鎮壓學生。在黃昏時分,大批軍警和便衣,包圍了手無寸鐵的學生,將請願代表押到京師警察廳,關進了拘留所。

此時,馬駿正在天津焦急地等待著代表們請願的消息。當長途電話裏傳來代表們被捕的消息時,他急得當場跳了起來。這時,周恩來冷靜地向學聯幹部指出:"這正是掀起繼續加強愛國運動的好時機,用不著驚慌,依照計劃進行就是了。被捕,隻要經得起考驗,不算什麼!但營救他們,是我們的責任!"隨後,馬駿和周恩來商量下一步行動的方案。他們決定組織隊伍,赴京營救被捕同學。

就京津請願代表被捕之事,《天津學生聯合會報》發出了《號外》,號召大家起來鬥爭。《號外》出現在天津街頭時,全市沸騰了起來,群眾憤怒聲討賣國政府,上千人要求參加赴京請願鬥爭。當時,反動政府已開始肆無忌憚地鎮壓人民群眾的愛國運動。警察總監吳炳湘還揚言,要全部槍殺被捕代表,這就更激起了學生們的巨大憤怒。作為學生領袖的馬駿深知責任之重大,8月25日,他親自帶領一千多名代表再次赴京請願。他對代表們說:"我倒要看看賣國政府的監獄裏,能不能容納得下這些人。"8月26日,馬駿被津京等地學生代表公推為學生運動的總指揮,他率領津、京、魯、唐山和煙台等地請願代表五千多人,向總統府進發。在天安門前,學生們展開了請願大示威。馬駿鼓勵大家:"要團結一致,眾誌成城,準備犧牲一切,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麵對請願的學生,反動政府如臨大敵。當時的天安門廣場,布滿了荷槍實彈的警察;新華門前,戒備森嚴,道道防線,一片殺氣;總統府內,四門緊閉。當局拒絕接見學生代表,雲集在新華門前的幾千學生也不解散,他們抱定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越來越多的市民前來為學生助威。請願鬥爭一直堅持了三天三夜,學生、群眾情緒激昂。惱羞成怒的反動當局於28日開始鎮壓學生。學生、群眾被趕到天安門金水橋一帶,馬駿把幾千人的隊伍編成若幹個講演分隊,各分隊在指定的地點講演。天安門前的石獅子座、華表座等一切高台,都變成了學生們進行愛國鬥爭的講壇。馬駿在人叢中高喊:"同胞們,我們要誓死奮鬥!不當亡國奴!"學生、群眾高呼:"絕不屈服!""釋放被捕代表!""懲辦賣國賊馬良!""抵製日貨!""收回青島"口號聲回蕩紅牆內外,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民眾鬥誌更加高昂。

夜幕降臨以後,喪心病狂的反動當局,指揮軍警用警棍、刺刀,向學生們橫掃亂打。許多學生代表當場被打傷。由於天津代表在這次請願鬥爭中起了主要作用,而天津學聯領袖馬駿又是這次請願鬥爭的總指揮,所以反動軍警指名要逮捕馬駿。軍警們拿著燈對著天安門內靜坐的學生代表們的臉晃來晃去,轉了幾圈也未能找出馬駿來。軍警們抓不著馬駿便惡狠狠地用皮鞭和槍托毆打學生,威逼大家交出馬駿。代表們忍受著毒打,誰都沒說出馬駿是誰。馬駿不忍心同學們為掩護自己挨打,挺身而出,麵對全副武裝、氣勢洶洶的軍警,他大聲喊道:"我就是馬駿,你們不要打人,要逮,逮我好了!"軍警們立刻撲了上去,逮捕了馬駿。

軍警把馬駿拉到天安門門洞,用槍抵著他的胸膛,要他宣布解散學生隊伍。麵對敵人的槍口,馬駿毫無懼色,他泰然自若地對學生代表們說:"我們此次來,就是抱定犧牲決心的。我雖然被捕,不必恐懼;堅持鬥爭,一定會勝利。逮捕一個,便會激起十個、百個、千個愛國者。愛國者是逮捕不完的。"警察見馬駿態度如此堅決,又轉而威脅學生們說:"你們的隊伍如果不解散,立刻就槍斃馬駿。"學生們堅決地回答說:"我們是馬駿帶隊來的,如果不是馬駿帶隊回去,我們一個也不走!"反動派的逮捕並未壓服群眾。8月30日,學生們仍然在北京街頭發表演說和散布傳單。請願學生代表被抓,愛國學生被毆打,引起全國震怒,各地的抗議書紛紛飛向北京。為了推動請願鬥爭的順利發展,營救全體被捕代表,周恩來於28日來到北京,他一方麵鼓舞大家的鬥爭,一方麵領導大家積極開展營救活動。周恩來等學生代表們動員了幾千學生,分別包圍了北京、天津的警察廳。迫於全國人民的壓力,反動當局不得不在8月30日釋放了馬駿和被捕的全部代表。從此,馬駿在五四運動中那身穿長衫,激昂講演,麵對敵人的槍口麵無懼色,大鬧天安門的光輝形象,便鐫刻在人們的心中!大家給他取了個雅號"馬天安"。後來隻要提起"馬天安",參加愛國運動的學生和群眾幾乎無人不知;而反動派隻要聽到這個名字就感到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