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獨有傷心驢背客(1)(1 / 3)

1.父親離世

離別和相逢,是生命常常演繹的故事。也因此,每一個人生才會悲欣交集。然而,經曆過了命運的沉浮的人懂得,相逢與別離,皆是命運恩遇的緣分。

就在蘇曼殊離開寺廟去香港的那段日子裏,他偶然遇到了當初在廣東的同鄉簡世錩。簡世錩起先並不敢認蘇曼殊,他無法確定這個人是不是就是兒時的那個蘇戩,無奈他越看越像。後來他終於鼓起勇氣,上前攔住了蘇曼殊,禮貌地問:“這位大師,我看你與我一位故人十分相像,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一個名叫蘇戩的人?”蘇曼殊看了看他,仔細想了想,方才想起,“你是簡世錩?”簡世錩更是驚訝,“這麼說你真的是蘇戩?”

“阿彌陀佛……”蘇曼殊雙手合十,說:“蘇戩已經不在了,貧僧蘇曼殊。”簡世錩隻是感慨道:“不論你是蘇戩還是蘇曼殊,我可總算是找到你了!”蘇曼殊問:“施主找我何事?”簡世錩說:“你這些年與家裏割斷了聯係,你大概不知道,你的父親蘇傑生現在身患重病,就快要死了,你身為他的兒子,臨死前最好還是去見他一麵吧!”蘇曼殊聽了這個消息,心中竟激不起半點波瀾,他仿佛在聽別人家的故事一樣。他說:“蘇曼殊已經出家為僧,六根清淨,無父無母。施主若無他事,曼殊要走了。”簡世錩見此,連忙攔住他說道:“好好好,你既然這麼說,我也沒辦法說什麼。不知道你現在住在哪裏?你我同鄉一場,再次相見也算緣分,改日我還要再上門與你相聚。”

蘇曼殊想了想,告訴了他地址。畢竟蘇曼殊並沒有打算在香港長留,那也隻是一個臨時的住址,就算告訴他地址倒也沒有什麼。他將地址給了簡世錩之後則離開繼續化緣。簡世錩得到他的地址,並沒有繼續在香港停留,而是直接返回了蘇家,將遇見蘇曼殊一事告知了蘇家的人。

簡世錩完全是存著一番好心。他感念蘇傑生命不久矣,看著一個生命垂危的老人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而他臨死前最大的願望就是再見兒子一麵,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又怎能不動容呢?不管蘇戩怎麼想,至少他簡世錩一定要為這位老人盡一份綿薄之力。此時的蘇家早已沒了往日的輝煌。隨著時代的動蕩,大清朝的沒落,這個依附於大清的家族也就跟這沒落了,這時候生意不好做,之前花錢買的官又都沒用了。當時很多的家族都如這個家庭一樣,他們不過是被時代淘汰的廢棄品。

蘇曼殊在香港多駐留了些日子,他也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在此駐留的,也許是心中在暗暗期待著什麼吧,又也許隻是希望一切都能有一個最終的交代。幾天之後,他的住處就接到了蘇家來信,信中說蘇傑生的病已經十分嚴重,幾乎是奄奄一息了,蘇傑生吊著一口氣全是為了等待兒子回家,隻要能看兒子一眼,他才能瞑目。

蘇曼殊看了信,信中想到的卻是,當初生母若子在死的時候是否瞑目了呢?那時候若子一定也是期盼在臨時前能夠重新尋回蘇傑生的溫柔吧,可是蘇傑生又是如何對待的呢?他不過是棄自己的兒子和女人不管,把他們當做洪水猛獸般躲避著。那時候,又有誰憐惜過那個可憐的女人呢?現在這個想要見兒子的父親擺出一副可憐的樣子接收著大家的同情,可是當初又有誰同情過若子呢?當初他蘇曼殊在柴房裏奄奄一息快要死去的時候,又有誰同情過他呢?

可笑啊可笑,也許這就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吧!當蘇曼殊想到這一切,他看信時心底生出的柔軟再度變為了堅硬。他心想,你想見我,不過是因為我是與你有血緣關係的兒子,是你生命的延續。當初你改變了母親整個人的命運時,你是那樣快樂那樣肆意,當母親死時,你又能對他棄之敝履。說到底,是因為母親跟你沒有血緣關係。你們這些人,將血緣看得那麼重,既然如此,你就與你的妹妹結婚好了,何苦來害本與你無關的無辜女人呢?

蘇曼殊直接將信撕掉。他就當完全不知道這些事情,繼續在香港化緣。偶爾的時候,他會去與之前在香港認識的朋友相聚,談一談天下,談一談風月。當年的同學少年們都沒想到這個男孩子竟然會出家,出家也就算了,他竟然還出家得這麼不安分,不是在廟裏老實呆著,而是到處走,到處活動。但看他言談舉止,又的確是一個世外僧人的樣子。大家都覺得他十分矛盾,覺得他不僧不俗的。但他卻是樂在其中,享受著亦僧亦俗的人生。

沒過多久,蘇曼殊又接到了一封信。信中斥責了他的不孝,並告知了他蘇傑生已經去世的消息,說如果他還有一點良知就回家奔個喪,也算是盡孝了。然而蘇曼殊已經不想和蘇家有任何來往。他在香港停留了這麼久,也許隱約間他就是在等待這樣一個消息,這樣一個能讓他的心也塵埃落定的消息。蘇家的祖父祖母死了,蘇家的父親死了,那些傷害過他生母和養母的人都死了。你看,人就算是再橫,也橫不過時間。難怪當初河合仙會對他說讓他活下去,因為隻要活下去,就能看到那些當初飛揚跋扈的人們的下場,就能獲得真正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