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四山風雨總纏綿(2)(2 / 3)

那是在黃岡起義失敗之後的第五個月,也就是一九一一年的十月十日。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在許多年後,這個日子被記載如曆史的教科書上,隨同這個日子被記載的,還有幾十個名字,以及一個新的時代。

那天夜裏,武昌城中響了一夜的炮火。對於這場戰爭,在當時的中華大地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到了第二天的清晨,在武昌的城頭上就掛起了一個勝利的旗幟。這旗幟是屬於革命黨的,是屬於千百為了新時代而前赴後繼的革命黨人的。旗幟上沾滿了革命者的鮮血,那是在廢墟上麵開放的花朵,是在經過了種種考驗,而辛辛苦苦被誕生下來的元嬰!那個旗幟的出現,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與一個新的世界的到來!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這一天是遲早都會來的。清政府早就是一個岌岌可危的大廈,隻需要一個推動的力量,這大廈就會頃刻倒塌!曾經被幾代人維持構建起來的大清王朝,完全是被他們自己葬送了江山。這個王朝早就已經壞掉了,已經腐朽不堪了。如果仔細看去,就會發現,這個王朝雖然表麵上看起來仍然繁華,但其實內裏已經徹底爛透了。隻有那些對皇權還抱有幻想的人,才會對這個王朝寄予希望,才會把家庭和自身的命運交給這樣一個王朝。

康有為也好,清政府也好,他們如果意識到自己維持的不過是一個軀殼,不知道會作何感想呢?當初那些在朝為官的抵禦外寇的英雄們,如果知道了解救中國的辦法就是推翻清朝王權,不知又會作何想法呢?當然,曆史永遠隻是相對的,今天,我們坐在窗明幾淨的屋子裏,品評古人,是可以肆無忌憚信口開河的,但是在那個時候,人們如果想做出什麼決定,卻必須前思後想。沒有幾個人能夠知道決定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人們隻知道,當他們選擇好了一條路,就隻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隻有走到盡頭,他才能看到這路是走對了,還是走錯了。而不論對還是錯,隻要初衷是好的,就不會有人埋怨他們。

不論如何,在武昌起義成功之後,大清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瞬間崩塌。到了第二天,全國各地的組織都紛紛起義。從長沙,到西安,上海,凡是大些的城市都紛紛推翻了當地政府。當時的孫中山正在美國為革命軍籌備軍款,他萬萬沒有想到勝利竟然來得這樣突然,這樣快!這幸福來得太過強烈,連他自己也不相信,簡直疑似在夢中了!

到了十二月,在革命黨們的簇擁下,孫中山回到中國,並在南京與眾革命黨見麵。這個一直在國外活動的真正的革命領導者,這個所有革命黨人的精神領袖,當他來到革命黨人的麵前,大家都沸騰了。所有人都擁護他作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民國,顧名思義,就是人民的國度。這是說好了的,一旦起義勝利,就要建立起一個完全民主自由的國家。他們成功了,他們做到了!他們是偉大的,是了不起的!到了次年的一月一日,孫中山正是宣誓就職。

當蘇曼殊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他還在爪哇教書。他由衷為這些革命黨人感到高興。他知道,那些領導者中,許多都是他的同學朋友們!當新中國建立之後,首先要做的必然是休養生息。經過戰亂後的中國正是百廢待興,正需要各方麵的人才。蘇曼殊知道,為國效力的時刻到了。在這樣的時候,他怎能留在異國他鄉,怎能不回到國家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呢?

蘇曼殊正心潮澎湃地打算回到國家的時候,卻發現自己麵臨著一個大難題:他沒有錢。他本來是有錢的,在這教書雖然賺得不多,好歹路費總是有的。可問題是,在這之前,他創作了小說《斷鴻零雁記》。為了順利出版這本小說,他幾乎是花光了他所有的積蓄。現在要想回國,他根本湊不到路費。他先是典當了書籍和燕尾服,發現錢還是不夠,於是他寫信給國內的朋友,希望能得到朋友們的資助,但是信投出去後卻始終沒有得到回音。蘇曼殊不知道他們是在忙什麼,如果收到了回信,他們一定會回應他的,沒有得到回音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們實在太忙,無暇顧及。

這時候蘇曼殊忽然明白過來,是了,他們現在都是國家的領導人了!他們怎麼有功夫打理他呢?他忽然有種十分異樣的感覺,昔日那些把酒言歡的同學少年忽然變成了國家領導人,他們一下子變成了萬民擁護的高高在上的人們。他知道,他們其實也不過是平凡的人,有著各自的喜怒哀樂,忽然被捧到一個聖壇,不知道會將新中國經營成什麼樣子呢?

於是蘇曼殊決定暫時留在爪哇,先觀望一段時間。新中國雖然建立了起來,但是畢竟到處還有許多不同的聲音,未來會怎麼樣,這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他實在是不敢妄下斷言。當然,他內心裏,還是希望這些人真的能把這個國家建設成當初他們期望的模樣。因為這畢竟是他們奮鬥多年的理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