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空山流水無人跡(2)(1 / 3)

而當許多年後,陳果夫成為了蔣介石身邊的得力助手的時候,他再聽到關於曼殊先生的消息,就是他已經住院病危的消息了。他第一時間放下手裏的工作趕去看望老師,見到老師氣若遊絲的模樣,他的心痛急了。他湊到病床前,問老師是不是還記得他。蘇曼殊笑著說:“記得啊,果夫同學,你都長得這麼大了呀。”陳果夫萬沒想到當初的短短數日,先生竟然記住了他!原來先生並不是感情淡薄,他隻是將一切情感都藏在了心裏啊!

離開醫院之後,陳果夫心中非常難過,他找到蔣介石,向他訴說了自己對這位老師的敬仰,說起現在老師的境況,他唏噓不已。蔣介石聽了心中也很難過,於是慷慨地給蘇曼殊送了很多錢,期間更是一度將蘇曼殊接到自己的家中照顧。可惜,這點溫情並沒有讓蘇曼殊的病變得好些。後來他的病情再度惡化,被轉入了廣慈醫院。

蘇曼殊病危的消息在他的朋友圈中徹底傳開了,一時間,來看望他的人絡繹不絕。蘇曼殊第一次感到原來自己的人緣還是不錯的。來看望他的,除了當初在日本留學時的青年會的朋友,還有後來在他最苦悶的時候結識的那些青樓女子。當然,一些寺廟的僧人也都趕來看他。他們都希望這個年輕的生命能在世上多停留一段日子。這個人的一生太苦了,為什麼病魔還要來折磨他呢?

其實是死是活,蘇曼殊已經不在意了。活著對他來說究竟有什麼好處呢?在他最應該享受父母嗬護的時候,他得到的是庶母的虐待;在他最應該好好戀愛的時候,他得到的是女友的死訊;在他擁有了一群好朋友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朋友們都在熱衷革命不理會他。到後來,當他的身邊終於充滿了一群愛他關心他的人的時候,他卻發現自己已經不能敞開心扉去開懷大笑了。如果經曆的並不是這樣的命運,不知道他還會不會是現在這樣的性格呢?

太多的如果了,可惜人生沒有如果。更何況,這麼一個小小的生命,對於曆史長河,對於整個世界來說,又算是什麼呢?哪位神會那麼閑去理會你的如果呢?其實人們總是在悲傷的時候希望獲得神明拯救,這不過是美好的願望而已,最終可以拯救一個人的,不過是他自己。蘇曼殊對自己一向不怎麼好,所以也就談不上所謂的自我拯救了。

在廣慈醫院,蘇曼殊度過了一個難熬的冬天。冬天正是飄雪的季節,往常的這個時候,他早就邀來三兩個有人,一起去北方或者去日本看雪了。現在,他隻能是呆在病床上,一舉一動都需要護士的照顧,這真是夠讓人難受的。冬天過去,春天到來,蘇曼殊眼看著窗外的柳枝變綠,他本以為自己會死在那個寒冷的季節裏,沒想到他竟然熬了過去,竟然還熬到了這個春季盎然的日子。這就更讓他難受了,這種日子,他是最喜歡出去踏青的啊!

蘇曼殊忽然發現,原來自己是一個很熱愛生活的人啊!沒想到他對這塵世有這麼多的依戀,這麼多的不舍呢!他又想起自己過去的東南亞之行,想起莊湘老師為他描繪的西歐畫卷。是了,他還沒去過歐洲,還沒去看過那些他未曾見過的風景啊!拜倫故鄉,雪萊的故鄉,他真想親自過去看一眼啊!原來他還有這麼多的事情沒有做,還有這麼多的願望可以實現。生命為什麼要這麼短暫呢?他真希望自己能盡快好起來,就算不會痊愈,至少,也能讓他支撐起自己的身體,讓他能夠再多看看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多看看這個他曾經一度想要逃離的紅塵!

可惜他的願望無法實現了。他隻有繼續躺在病床上,接受著來自護士們的照顧。他連自己走到病床門口尚且困難,又何來四處旅行呢?太痛苦,太痛苦了。他甚至不願意再有朋友來看望他,因為朋友們的健康,他們的活力,隻會讓他更加為自己的現狀感到悲哀。悲傷啊,是在是太悲傷了!莫非是佛祖埋怨他皈依的心不夠虔誠,所以懲罰他的麼?命運總是跟他過不去,他真不知道自己上輩子是怎麼得罪了這個壞東西。

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之後,蘇曼殊終於意識到,自己的掙紮不過是徒勞。他已經不肯能離開這間病房,離開這個醫院了。死亡隻是遲早的事情。原來隻有在臨死前的時候,人才會明白,什麼是不甘,原來隻有在一切都結束的時候,才會了解,什麼叫後悔。罷了!罷了!

索性,此生無憾,足矣!

3.告別塵世

蘇曼殊熬過了冷酷的寒冬,又看到了春花微笑。生命的每一份真,之於一個行將就木的人都是無比珍貴。

在朋友看望蘇曼殊的時候,他還笑著說,“說不定我能熬到中秋節呢,到那時候你們一定要給我送兩塊月餅啊。”朋友本想說他現在的境況是不能吃月餅的,但想想他的生命可能根本維係不到那個時候,就將話咽了回去,隻是笑著說,一定,一定。朋友並沒有料錯,蘇曼殊的確沒能熬到中秋。就在一九一八年的五月二日,蘇曼殊在廣慈醫院咽下了他最後的一口氣。據當時照顧他的護士說,他在臨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一切有情,都無掛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