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學生應該具備什麼精神(1 / 2)

可以做“一個八十歲的青年”,不做“一個十八歲的老翁”;要做個真正的人,第一就要有思想。

一九二五年,陶行知赴湖南參加一個全國教育會議,在演講中談到學生應該具備三種精神:

第一,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精神。

陶行知說:“我們不論研究什麼學科,總要看一個明白,想一個透徹,多發些疑問,切不可武斷盲從。例如別人要我們信仰國家主義,我們必須明了國家主義的內容是否合於現代社會,才定信仰不信仰的方針。其他,社會主義亦然,無政府主義亦然……”另外,在遇到問題時,要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他還說,所謂科學精神無非是包括兩個方麵:第一要懷疑,第二要實事求是。

第二,改造社會要有委婉的精神。

二十世紀上半葉,是一個急進的革命的時代。但是陶行知卻告訴大家:“我們在任何環境裏麵做事,不可過於急進。譬如園丁栽花木,倘隻執一鐮斧,亂砍荊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隨之而受傷。”最好的辦法,是先要想好,怎樣才能隻砍荊棘不傷花木。改造社會也是這樣,一定要有委婉的精神,千萬不要搞轟轟烈烈的運動,以免亂砍濫伐。

第三,應付環境要有堅強的人格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陶行知經常提到孟子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他認為學生時代尤其應該培養這種精神。為此,他舉了方孝孺在關鍵時刻揭露燕王篡位的故事,說明讀書人一定要有這樣的氣節。

這一年年底,陶行知在南開學校發表“學做一個人”的演講。在這次演講中,他首先提出要做一個完整的人,緊接著分析了五種不完整的人。第一種是身體有殘缺的人,第二種是在生活上依靠別人的人,第三種是被他人所支配、沒有獨立人格的人,第四種是被人口販子買賣、或者被金錢所收買的人,第五種是一身兼管數事、結果是隻拿錢不做事的人。在這裏,他把“被人口販子買賣”的人和“被金錢收買”的人放在一起,具有獨到見地。

在此基礎上,他希望大家要做一個有健康身體、有獨立思想、有獨立職業的人。身體好,可以在物質環境裏站穩腳跟,可以做“一個八十歲的青年”,不做“一個十八歲的老翁”;有獨立的思想,就能有判斷是非的能力;有獨立的職業,就能不依賴別人。談到獨立思考,他是這樣說的:“要做個真正的人,第一就要有思想。好國民與愚民的大分別,也就是國民會替國家想,愚民不會替國家想。所以要做個真正的國民,第一就要有國家的思想。沒有思想的行動,叫做盲動;沒有思想隻管悶起頭來跟人跑,叫做盲從。”談到職業,他指出“中學生有一個大問題,即是‘擇業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才幹進行選擇,否則就有悖於人生哲學,就不會快樂。拿這個標準來審視多年來嚴酷的就業環境,隻能是徒喚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