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林、赤眉起義,發生在公元l世紀初。它是我國曆史上第二次農民大起義,起義軍通過艱苦鬥爭終於推翻了王莽的專政,打擊了封建統治者,推動了曆史前進。

1.氣息奄奄的西漢王朝

劉邦建立的西漢封建王朝,發展到公元前l世紀中期,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危機。由於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致使農民同地主的矛盾空前尖銳。

西漢末年的土地兼並現象非常嚴重。各王侯貴族,在他們的封建國內擁有成百上千的奴隸,同時剝削著成千上萬的農戶,他們拚命掠奪農民的土地。漢元帝時候,丞相匡衡占有土地三十多萬畝,他還不滿足,又擴占了四萬多畝。漢成帝時的丞相翟方進,本來已是享有剝削一千戶特權的高陵侯,還想在汝南郡強占良田。他強占未成,競以西漢政府的名義,借故廢去了這個著名的水利工程,使原來是魚米之鄉的汝南地區成為災區。

除了王侯貴族以外,其他的地主、大商人也都大量地掠奪奴隸和兼並土地。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秀的外祖父樊重,是西漢末年有名的大地主和商人,他掠奪三萬多黃土地,還擁有許多奴隸。另一個地主陰子方,掠奪了土地達七萬多畝。還享有政治上的特權。西漢王朝規定他們犯了法中等爵位以上的地主還可以免除徭役。沒有爵位用錢買爵位。他們犯了法,可以出錢贖罪;他們,可以出錢雇農民代服。這些犬有錢有勢,殘酷農民,掠奪農民的土地。郡主都豢養著武的勢力很大。他們稱霸於地方官吏都不敢得罪他們,農民更是敢怒而不敢的農民不僅政治上沒有一點權利,而且在經濟上要承受著種種的剝削。每年,農民要把收入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給地主和貴族以外,還要負擔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

當時的捐稅名目繁多,7歲以上的孩子每年要交二十文錢,稱為“口賦”15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年要交一百二十文錢,稱為“算賦”。每個成年男子還要服兵役、徭役,在一般情況下,每人每年平均要服役三個月。很多的農民喪失了土地,為了躲避繁重的徭役和捐稅,四處藏匿,凍餓而死。為了免交口賦,他們往往把初生的嬰兒弄死。政治的腐敗,連年的災荒,使農民顛沛流離。地主、惡霸與富府勾結,趁火打劫,向農民發放高利貸,利息通常是百分之二百,有的競高達百分之一千。還不起債,隻好出賣自己的家屬,甚至出賣自己,淪為奴隸。失去人身自由的農民從事繁重的耕種、開礦、冶煉、煮鹽等農業和手工業勞動。有的人像牛馬一樣被送到市上去買賣,主人可以任意殺害他們。在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下,他們過著最悲慘的生活。

西漢末年,農方爆發了農民起義。附近的南山地區和封建官吏,狠狠郡鐵官徒申屠聖等廣漢等六十多人,堅持鬥爭一年義,殺死陳留郡太。

風起雲湧的農為了挽救搖搖欲墜的西漢王朝7統治者內部提出了不少新花招來解救危機。他們先是提出“限田”的辦怯,後又散布謊言,製造“讖語”,西漢哀帝還搞了一次“再受命”的把戲,自稱“陳聖劉太平皇帝”,表示接受了“天”的重新任命,可以做起“太平”皇帝了。所有這一切,不僅沒有使西漢王朝擺脫危機,反而使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西漢王朝已處於氣息奄奄之中了。

2.王莽篡政改製

公元8年,西漢最高統治集團裏的一些代表人物王莽發動宮廷政變,奪取了西漢政權,建立了短命的“新朝”。

王莽出身於大官僚家庭,他的姑母是漢元帝(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的皇後,是漢成帝的生母。漢成帝時,王莽家族中有九人封侯,王莽的四個伯、叔相繼擔任,大權幾乎全歸王家掌管。王家當政二十多年,形除皇室以外最強大的政治集團。王莽家族從皇帝那裏的封地,靠權勢又掠奪了無數兩天,他們占有上千大商鋪、高利貸者勾結起來,殘酷地剝削和壓迫廣大民。前8年,王莽接任他叔父“大司馬”的職位。大權,王莽便開始為自己篡奪西漢的皇權作積極的準備。年,王莽與他的姑母立了一個九歲的皇族當皇帝。王莽掌握了實際政權。他大力籠絡貴族、官僚、地主階級及其知識分子,大封漢宗室、漢初以來功臣子孫及在朝大官為侯,對封其親信數百人為各級貴族。此外,他為自己篡權大造輿論,製作禮樂,尊孔祭聖,鼓吹簽緯迷信,大耍欺騙手法。看看時機已到,公元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第二年立了一個隻有兩歲的嬰兒做皇帝(孺子劉嬰),自己任“攝政王”,代行皇帝的職務。公元8年,王莽幹脆廢掉了孺子嬰,赤裸裸地奪取了政權,粉墨登場,當起了大“新”王朝的皇帝。王莽上台以後,為了緩和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鞏固自己的統治,宣布實行“改製”。他頒布法令把全國的土地改稱王田,不許買賣。如果一家不滿八個男子,而田超過井(每井為九百畝)的,要把多餘的土地分給無地的本族人或鄰居。原來沒有土地的人,可以按照商、周時代“一夫田百畝”的標準向政府領取。法令同時規定,私家奴婢改稱私屬,也不許買賣。但是貴族、官僚和大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反對這個法令。無地的農民地、奴婢的買賣照令。為了限製豪商度。“五均”也稱收各種雜稅的經濟收貴賣,從中取官府直接盤剝老百業,即鹽、鐵、變幣製。

原來通行到五銖錢的兩個半重,卻要當五十個五銖錢用。他上台十多年,進行了五次幣製改革,每改一次,都以小換大,套取民財,因此,每出台一次新幣,小工商業者和農民就大量破產一次。豪強地主和富商則乘機私自鑄造錢幣,橫征暴斂,逼得人民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王莽還侮辱邊疆少數民族,多次對匈奴和東北、西南境內的少數民族發動戰爭,這更增加了人民的痛苦。王莽末年,各地天災人禍連年不斷,尤以湖北和山東一帶受災最重,農民起義就在這裏爆發了。

3.各地人民紛紛起義

在王莽新朝的統治下,階級矛盾更加激化。土地兼並越演越重,賦稅徭役更加繁重,刑罰更加殘酷,社會生產力受到空前的破壞。連年的戰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和痛苦。人民忍無可忍,一場反對王莽的農民大起義終於爆發了。

公元17年湖北中都大旱,當地農民在王莽政權的統治下,缺吃少穿,人民紛紛起來反抗。新市人王匡、王鳳把他們組織起來,聚於綠林山(在湖北當陽)中,以綠林山為基地,不斷發展壯大到七八千人,被稱為“綠林軍”。綠林軍攻打地主武裝,奪取地主的糧食財物,深受群眾的歡迎。同年,在長江下遊的會稽郡(今江蘇蘇州)爆發了以瓜田儀為首的起義;在南郡(今湖北江陵)、江夏郡(今湖北安陸)也爆發了張霸率領的起義,各有一萬多人。

公元l8年,山東莒縣人樊崇領導饑民起義。他們作戰勇敢,許多起義軍逐漸彙合在他們的周圍。一年後,隊伍發展到一萬多人。隨著不斷的壯大,這支隊伍成為以泰山為中心的,擁有數萬人的農民起義主力部隊——赤眉起義軍。在以後的幾年裏,黃河中下遊地區先後還爆發起義、劉詡領導的“城頭子路”起義軍;遲昭平領導的平原起義軍;銅馬、青犢、尤來、五校、富平、獲索等大小幾十支起義軍。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給王莽的反動統治造成極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