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阿哥好帶了小弟北大享個無限的遐齡。
胡適的綽號
胡適一生獲得多少博士及榮譽博士學位,大陸與台灣學者說法不一。國內見於報章雜誌的文字也不一致。據說台灣學者認為胡適有39個博士學位,國內有36個博士學位的異言。多數學者認為是35個博士學位,有待進一步考證。
胡適的別號、筆號、綽號有多少個,少見於報端。據有關人士搜羅收集,已知有40餘個,多於他的博士學位。這裏介紹幾個鮮為人知的胡適綽號。
一為“子供”。1906年夏,胡適考入中國公學,時年隻14歲,而中國公學第一期中,他的年紀最小,個子矮,多數同學都比他大,使他得了一個日本人的綽號“子供”,即小孩的意思。
二為“大書箱”。胡適5歲時開始念《四書》、《五經》、《孝經》、《小學》、《百家姓》和《千字文》。8歲就能懂《資治通鑒》。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裏,海內外學者和留學生都認為書讀得最多的,在他們一班讀書人中,數不出幾個。如果嚴格地講,恐怕要數胡適首屈一指了,所以當時胡適得了一個“大書箱”的綽號。
三為“黃蝴蝶”。1916年8月,胡適寫了一首“窗上有所見口占”的“嚐試”白話詩。開頭兩句是“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當時寫白話詩,有大逆不道之嫌,常為人攻擊與譏諷。古董文人黃侃在《文心雕龍劄記》中,大罵白話詩為“驢鳴狗吠”,直呼胡適為“黃蝴蝶”。
四為“著作監”。1917年胡適留美回國,即受聘北京大學任教,時年26歲,是最年輕的教授,頗有點名氣,又因他積極提倡白話文,早在1916年寫過《讀章太炎〈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後》一文。章太炎時為赫赫有名的國學大師,一生重視國學,最反對胡適所提倡的“白話文”。認為白話文雖然淺顯易懂,但將來就沒有“文人”了。章太炎、胡適同在北大任教,就更有“文人相輕”之意,曾有“以適之為大帝,績溪為上京”的非議。章太炎不但在教師、文人圈內外,一有機會就要貶胡適,且語言尖酸刻薄。有時在學生中,也戲稱胡適是“著作監”。學生不懂什麼意思,就請教老師。章太炎即說:“著作者,寫書著書也;監者,太監也!太監者,下麵沒有也!胡適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冊,而下冊沒有也,故曰著作監也!”一時在北大校園內外“著作監”的綽號也不脛而走。
五為“候博士”。胡適於1917年4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完成《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的博士論文。5月22日,進行了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口試,其實未得正式的博士證書。回國後胡適博士的名聲在外,就這樣胡適博士的榮名提前用了十年。哥倫比亞大學於1927年才正式補發博士學位證書。在1939-1941年胡適任美國大使期間,穿梭如織地來往於外交禮節和公共場所。據說外國人對胡適的名字發音難於確切,就被喊作“候博士”、“候大使”了。胡適自己也落落大方的默認和答應。就這樣,他又有一個“候博士”的綽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