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7月,26歲的胡適完成七年的留美學業,於9月10日就任北京大學英文學、英文修辭學和中國古代哲學三科教授。
由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雜誌1917年2卷5號,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接著陳獨秀在2卷6號發表了《文學革命論》一文,稱“文學革命之氣運醞釀已非一日,其首舉義旗之急先鋒則為吾友胡適”,致使胡適名噪一時。胡適就任教授後,他把自己苦學奮進得來的深厚的英文和中國古代哲學之基礎運用於教學實踐,特別是以他的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為主線,充實提高,自編講義,打破了大學教壇的習慣教法,並在1919年2月出版了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名聞全國,大受稱讚。
三隻“兔子”
胡適一完成留美學業,即就任北大教授,是由北大文學院長陳獨秀和校長蔡元培鼎力提攜而破格聘用的。蔡元培和陳獨秀兩人同歲,都是1879年出生,按中國生肖屬相為屬兔。而後生胡適,是生於1891年12月,剛好少於他倆12歲,也屬兔。當時有人戲稱:“北大添個年青人,玉兔常伴月照明。”北大是我國首屈一指的名牌大學,年輕胡適初露頭角,是治理北大的“三大台柱之一”。
胡適“胡說”
胡適就任北大教授,以最好的“教書匠”著稱,但他更能“快友”交談,加上個能說會道的嘴巴,講的比寫的更好。胡適當年在北京大學紅樓內外,聚天下英材而講之。講台之下,笑聲四起,掌聲如雷。有時“說癮”大發,對學生講起課來,與朋友吹起牛來,天花亂墜,南腔北調,天空海闊,文白齊鳴,白話口語,之乎者也,也全然不顧了。有一次,胡適應邀到某大學講演,他引用孔子、孟子、孫中山先生的話,在黑板上寫:“孔說”、“孟說”、“孫說”……越說越來癮,最後他發表自己的意見時,竟在黑板上寫了“胡說”,引起一場“哄堂聽胡說”的大笑話來。
“止酒”戒子
胡適曾有“酒醉上海灘”的曆史。1910年3月22日夜,在上海一家堂子裏喝醉了酒,回家途中與巡捕撕打,被帶進捕房,關了一夜,罰款五元,心裏百分懊悔,想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詩句,發誓從此改過。此後閉門讀書,7月考取第二期“庚款”留美官費生。但他的嗜酒習慣仍時有發作,胡適有一句口頭禪:“寧要大碗酒,不要小碗茶。”因為古老徽州,他家鄉績溪好客禮貌,喜迎貴賓,先要泡上一碗“碗頭茶”,是用一種高級的景德鎮瓷碗配有瓷蓋、瓷托或金黃銅托,小巧玲瓏,一派古雅。胡適在北大任教之餘,曾作“舊瓶新酒”一詞的考據,他說“舊瓶新酒”是西洋古諺,其出處在《馬可福音》第二章,猶太人用羊皮裝新酒,而不是用玻璃瓶裝酒,是翻譯錯了的緣故。據此可見胡適之喜酒了。1930年12月,胡適40歲生日,又恰逢北大建校32周年,舉行了慶祝。據當時報載,在胡適的寓所宴會上,其妻江冬秀贈夫“止酒”戒指一枚,力勸戒酒。被稱為“兩代學人,一對摯友”的張元濟先生,大了胡適24歲,張在上海讀到報紙後,特製聯語一副補贈胡適之先生四十大慶。其聯語雲:我勸先生長看蓄賢間戒指從今少喝些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