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相伯(1840—1939),本名良,又名建常,字相伯,或作湘伯、薌伯。晚年號“華封老人”,江蘇丹陽人,生於丹徒(鎮江)。1872年始任徐彙公學校長,同時精心研究天文學、數學。1876年,他決心親身參與愛國求強事業,遂脫離教會,投入李鴻章淮係的洋務運動。先後奉命主辦山東機械局,出任駐日本使館參讚、駐神戶領事,赴朝鮮任其國王新政顧問,回上海與美商旗昌洋行談判,收回招商局主權。1886年奉命赴美國商借巨款以建海軍,因受朝中保守勢力反對,功敗垂成。遂遠遊西歐英、法、意各國,考察政務民情,覲見羅馬教皇,並訪問了牛津、劍橋等著名學府。1903年,一所醞釀多年的“中西大學堂”——震旦學院成其雛形了。他成了中國近代第一位獨資創辦高等學校的教育家。此後30餘年,他以花甲、耄耋、期頤之身,一方麵不倦地投入政治運動,包括辛亥革命前的立憲改革、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建造。馬相伯是20世紀享譽中國政壇、杏壇的著名愛國老人、政治活動家、教育家乃至天主教會的革新家,被譽為中華民國的“國師”,與孫中山被譽為“國父”並稱。他的著述已由複旦大學輯成《馬相伯集》出版。
正文 第10章 馬相伯人物簡介(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