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齊白石第一次跟祖父識字起,直到白石滿6歲,齊十爺認為他自己認得的字,已經全部教完了,他覺得自己再沒有辦法教孫子識字了。
實際上,齊白石也真的將爺爺教的這幾百個字認完了,就連每個字的意義,他都能講解得清清楚楚。齊十爺一麵誇獎孫子能幹,已和自己認識一般多的字,一麵卻又為自己家中太窮供不起孫子上學而著急。
周氏是個聰明的人,她發現了公公的憂愁,就對齊十爺說:“兒媳今年椎草椎下來的稻穀,積了四鬥,存在銀匠家裏,原先打算再積多一些,跟他換副銀釵戴的。現在可以把四鬥稻穀的錢取回來,買些紙筆書本,預備阿芝上學。我父親明年要在楓林亭開個學館,阿芝跟外公讀書,學費是一定免了的。我想,阿芝白天去晚上回,這點錢雖不多,也許夠他讀一年的書。讓他多認識幾個字,會記記賬,寫寫字條兒,有這麼一點識字的底子,將來就算不能幹個別的,也可以做個掌櫃什麼的。”
齊十爺非常讚同兒媳的話,就決定讓小白石過完年去上學。
1870年春,齊白石的外祖父周雨若在楓林亭附近的王爺殿,開設了一所學館,也就是那個時候的小學堂。
楓林亭位於白石鋪北邊山坳上。這裏是著名的五嶽之南嶽衡山山脈的一部分。衡山逶迤數百公裏,從南到北,像奔騰著的一條蛟龍,橫臥在蒼茫的雲海之中。
這裏千山萬嶺,陵穀相間,錯落有致。叢林修竹,迭翠堆青,絕壑深澗,蒼鬱蔥蔚,是自古以來的名勝去處。楓林書館就坐落在這山明水秀的衡山懷抱之中的王爺廟裏。
楓林亭離齊家有1.5公裏,過了這年的正月十五,母親給小白石縫了一件藍布新大褂,包在黑布舊棉襖外麵,打扮得整整齊齊,由齊十爺領著,來到外祖父的學館。
王爺廟前是用青石頭砌成的台階,齊白石和祖父一老一少拾級而上。
走進王爺殿,小齊白石禁不住東張西望,在殿內有四尊天神,分列兩旁,麵貌猙獰、凶惡,好像隨時都能跳下來一樣。
見到神像,齊白石嚇得立即將臉藏在了爺爺的衣襟下,拉爺爺的手也下意識地更緊了。
王爺殿裏麵是小廟的天井,這是一處很寬敞的地方,一群小孩子正在那裏追逐、打鬧。
天井的左邊,有一棵百年古柏,曲折、蒼勁的枝幹,青翠茂盛的葉子,給人以生命永恒的情思。天井的右邊,是一株清香四溢的臘梅,花朵盛放的勢頭快要過去,枝頭已吐出嫩黃色的小葉。鵝蛋石鋪成的通道從山門直到正殿的台階下。庭院打掃得十分潔淨,給人一種聖潔的印象。
庭院的東西兩廂,過去是僧人的住所,現在他們都搬到後院去了,這裏便成了課堂。
天井正麵是供著菩薩的正殿,這間房子四周的圍牆歪歪斜斜的,房子的大門掛著一把大鎖。
正殿東西兩側各有一間屋子,這兩間房經過人工修理了一下,看上去稍微整齊一些。
在天井的孩子們一見有人進來,馬上停止了打鬧,疑惑地望著齊白石爺孫倆。
齊十爺彎下腰向其中一個小男孩問道:“請問你們的周先生在那間屋?”
沒等這孩子開口,從正房東側的屋內傳出了這樣的聲音:“在這裏,在這裏,親家公來啦!”
齊十爺抬眼一看,隻見齊白石的外祖父周雨若快步走出了門,沿著台階,來到了天井裏。
齊十爺迎上前去,一把握住了他的手,臉上露出了重逢的喜悅。
周雨若抬手拍拍齊十爺的肩膀,親熱地說:“親家公最近身體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