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刻苦學習繪畫基礎(2 / 2)

齊白石能畫畫的消息在學堂的同學中很快被傳開了,很多同學都來請他畫畫,於是,他的小夥伴們就成了他的作品的第一批觀賞者和欣賞者。

從這之後,齊白石常常撕了寫字本,把它裁開,半張紙半張紙地畫。在反複的描著畫畫時,齊白石掌握了畫畫的技巧,將不同的人物形象深深地記到了腦中,他不再畫門上的神像了,而是開始畫自己見到的東西。

他最先畫的是自己的村莊星鬥塘中常見到的一位釣魚老大爺。這個老大爺給齊白石的印象很深,閉著眼睛,他就能想到大爺那慈祥的神態。他照著自己心裏的摸樣對老大爺畫了起來,可是畫來畫去,他畫出的大爺總是不能使他自己滿意。

為了畫得像、畫得好,齊白石決定再多觀察大爺幾次。第二天一大早,齊白石就去小河邊找這位釣魚老大爺,哪想到,齊白石去得太早了,那位大爺還沒有來呢,齊白石隻好失望地回家了。

回家後,齊白石總是想著這件事,於是他在家等了一會兒,又再次去了河邊。

這次,釣魚的大爺總算出現了,齊白石躡手躡腳地走到大爺的旁邊,悄悄地觀察起大爺的一舉一動。

釣魚大爺一手扶著魚竿一手拿著煙袋,正聚集會神地觀察盯著魚竿和水麵,根本就沒有發現身旁的齊白石。

齊白石仔細地記下了釣魚大爺的眼睛、鼻子和神態,看完後就悄悄地轉身跑了。他一邊跑一邊回憶大爺的形象,生怕大爺的樣子沒有記清。沒跑幾步,他突然又想起了什麼,自言自語地小聲說:“噢,對了,還沒有看清他的耳朵呢。”

他停下來,轉過身,又重新悄悄跑過去用心地觀察了一次。

回到家,齊白石立即躲在屋裏畫了起來,他憑著自己大腦裏記下的大爺的麵貌,終於把老大爺成功地畫了出來。

齊白石拿著這幅畫看了又看,想了又想,一會兒覺得像,一會兒又覺得不像,他有些不自信了,就把這畫拿去給同學看。

同學一見到齊白石的畫,高興地大叫起來:“呀!這不是釣魚的老大爺嗎?齊阿芝同學,你真是畫得太像了,太像了!”

“像或者不像”是孩子們對一張畫的好壞的最高評判標準。因為在他們這個年齡,還有什麼比說“畫得像極了”更高的讚譽呢?

齊白石從畫第一幅神像的成功,到畫第一幅人像的成功,更誘發了他畫畫的激情與興趣。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同學向他索畫,也讓他應接不暇,這也成了他畫畫的推動力,促使他不斷地去畫。

每天,除了習字背書,他的全部業餘時間,都被畫畫占去了。

同學們見他畫人物畫得那麼好,就建議他在畫其他的東西,接著,他又畫了花卉、草木、飛禽、走獸、蟲魚等等,凡是眼睛裏看見過的東西,齊白石都把它們畫了出來,尤其是牛、馬、豬、羊、雞、鴨、魚、蝦、螃蟹、青蛙、麻雀、喜鵲、蝴蝶、蜻蜓等眼前常見的東西是齊白石最愛畫,也畫得最多的。

隨著齊白石畫畫的興趣越來越濃,他寫字本上的描紅紙,也越撕越少,他總是在剛換上新的一本描紅紙,沒有幾天就又用完了,外祖父看見他的本子用得那麼快,剛開始還以為是他用來寫字了,後來發現了齊白石作畫的秘密,很是生氣。

外祖父對齊白石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你看你!一天隻顧著玩,不幹正事,描紅紙白費了多少?”

學堂的學生,都是怕老師的,齊白石平日都是非常聽話的孩子,從來沒有挨過外祖父的批評,但因為浪費了本子,被外祖父嚴厲地批評了一頓。

從那以後,齊白石不再撕寫字本畫畫了,而是到處去找包皮紙一類的東西,偷偷地畫。因為這個時候,他的畫癮已是很大了,讓他戒掉畫畫的興趣,他是不會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