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剛來時多少有點愁苦的情緒,這會被周恩來的一席話和樂觀和堅毅的情感一掃而光,他邊吃邊操著濃重的湖南口音,回答說:“好的,好的。”
吃著,吃著,周恩來突然想起了什麼,低吟了起來:“不獨老萍知此味。”
稍微停頓了一下,周恩來又拉長了語調:“先人三代咬其根。”大家一聽,都大笑了起來。
原來周恩來念的是齊白石20世紀40年代畫過的白菜圖上的題詩。這些詩和畫充分展現了齊白石淡泊明誌,不忘過去苦難生活的感情。誰知日理萬機的周恩來不但看到了,而且能朗朗上口。
這情景深深地激動著老人,老人十分振奮和開懷,笑得前仰後合,銀絲飄逸,周恩來也高興地大笑了起來。
在歡樂和親切的氣氛中,周恩來同齊白石一起吃了這難忘的一頓飯。
飯後,齊白石告辭了。周恩來親自攙扶著老人,走向早已等候在門外的汽車。齊白石十分感動,請周恩來留步。
“我送您回去。”周恩來爽朗地說著,開了車門,把老人扶上了車。
齊白石和良遲和良已都為周恩來那熱誠、質樸無華、平易近人的態度深深感動了,他們感到十分過意不去,總理這麼忙,怎麼好麻煩他親自去送。
他們一再勸周恩來不要去了。周恩來還是堅持要送。他說:“老人來一趟不容易,我本來就要去看看。”說著就上了車。
秘書跑出來,提醒周恩來穿大衣,免得受涼了。
周恩來說:“我知道齊老先生的家,不遠,不用穿大衣。”
車沿著中南海鬆柏交映的小路駛去。周恩來望了一下前麵的司機說:“開慢一點。”
司機點點頭:“請總理放心。”
車出了新華門,彙入到了車流人海之中,急馳而去,拐了幾個彎,到了齊白石老人的住處。
等車剛停穩,周恩來就下車,親自開了車門,攙扶著齊白石下車,進屋。
誰都沒有料到周恩來會親自送老人回來。家裏什麼也沒有準備。齊白石還沒有落座,就叫家裏人趕快買東西來招待。不一會兒,一盤蘋果端到了畫室。
周恩來馬上削了一個,遞給齊白石老人,老人連忙搖搖手,風趣地說:
“請客人先用。您也是‘不速之客’,我們沒得準備,對不住囉,對不住。”
周恩來一聽,邊吃邊笑,接著說:“今天款待我吃蘋果,滿不錯嘛,比您過去‘寒夜客來茶當酒’好多了。”老人一聽,又笑得前仰後合。
“寒夜客來茶當酒”是齊白石20世紀30年代畫的一張畫,可是周恩來卻看到了。他對一個老畫家的了解是多麼的透徹,老人怎能不為之感動。
時間一分分地過去了,天漸漸地暗了下來,齊白石與周恩來一起度過了美好和寶貴的時光。將近傍晚時分,周恩來起身告辭了。他走近了老人,彎下腰,親切地拉著老人的手說:
“告辭了,老先生,請多保重,我還會來看您老人家的。有事打個電話,我就來。”
老人依依不舍,深情地拉著周恩來,堅持挽留他吃了飯再走。
“公務在身,不由主啊!”周恩來風趣地說。
齊白石見周恩來執意要走,就讓家人攙扶著,蹣跚地送周恩來到了大門口。
周恩來再次和齊白石握了手,一再囑咐老人要注意休息,然後才上了車。
車開了,周恩來還探出頭來,招手、點頭、微笑。
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裏,齊白石見過清王朝的頂戴大官,民國時的風雲人物,外國的要人,然而,像周恩來這樣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和質樸無華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他還是第一次見到。
共產黨是人民的公仆,他在敬愛的周恩來的身上,看到了這光輝的品格。
回到室內,齊白石的心久久難以平靜,口中不斷地低吟:
暮年逢盛世,
搭幫好總理,
老驥珍伏櫪,
報國誌千裏。
晚上,在明亮的電燈下,他研墨調色,十分經意地畫了一幅紅紅的大牡丹畫,表達了欣慰的心境。
第二天早上,他精心地挑選了一幅得意之作《荷花鴿子》,專程派人送到中南海,送給了周恩來。
這是裱在瓷青色綾子上的一幅六尺橫幅,裱得也相當精細。畫畫和贈畫,這是老人抒懷寄意的老習慣了。
會見了齊白石老人不久,了解了老人的生活起居情況,周恩來在百忙中把國務院秘書長齊燕銘找來,請他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了一次專門的會議,研究了如何照顧好齊白石老人的問題。
這一切,雖然齊白石不知道,但他從黨和國家對他的細微入微的關切之中,早已發現了新中國對待一個普通藝術家濃濃的關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