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唐榮學 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1 / 1)

唐榮學(1932.3—),遼寧本溪人,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時任國營第115廠(現中航工業陝西航空電氣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電源)工藝員。1947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1956年入黨,先後在石硯兵工第六廠、國營第120廠(現中航工業東安)、國營第105廠(現中航工業津電)工作,1956年9月調至陝西國營第115廠,曆任工藝員、車間主任、技術科長、副總工程師、副廠長。唐榮學在擔任工藝員期間,他刻苦鑽研技術,多次突破刀量具重大技術關鍵,年年有成果,幾年內完成各項技術改進30餘項,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資金。1955年唐榮學被天津市授予天津市勞動模範,被天津市團委授予天津市優秀共青團員;1956年被第二機械工業部授予先進生產者,同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光榮稱號。1992年4月離休。

唐榮學作為第一批航空工業建設者,1947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唐榮學進廠後,僅念過幾年小學的他,很多時候聽不懂老師傅的講解,看不懂工裝資料,他暗下決心勤奮學習。他用業餘時間參加廠辦的夜校,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好學的精神,堅持邊工作邊學習,先後達到了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

唐榮學在刻苦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立足本職崗位,奮發學藝,苦練專業技能本領。1953年,21歲的他已達到七級車工水平,同年被從工人崗位上提拔為工具車間工藝員。當時工具車間麵臨的技術難題較多,他和工人同誌一起,邊試驗邊革新,一道道難題、一項項關鍵技術都在他的參與和指導下被攻克。23歲的他已成為廠裏名副其實的革新能手,上至廠長、車間主任,下至工人師傅和青工,一有難題都主動找他商量,而他從不認為是份外事,主人翁責任感迫使他不知犧牲了多少休息時間,換來的是大家的信任、技術難題的攻克和車間生產任務的完成。唐榮學一次次的成功又催促他不斷攀登新的高峰。他工作後的幾年裏就完成各類技術改進30多項,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為國家節約了資金。由於他忘我的勞動和無私的貢獻,1955年被評為天津市“優秀共青團員”和天津市“勞動模範”光榮稱號,1956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出席了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先後三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56年9月,唐榮學由天津調至陝西興平國營第115廠工作,先後任工具室主任,模具車間主任、科長,副總工程師和副廠長等職務。無論是工人崗位,還是副廠長的領導崗位,他始終保持了高度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一心撲在工作上,堅持深入生產一線,與基層幹部、工人一起攻克生產技術難題。擔任生產副廠長期間,每周一的生產作業會,他不看報表就對全廠近百種產品的生產試驗進度、數量和計劃節點一清二楚,幹部職工無不驚歎他超常的記憶力,很多人戲稱“唐廠長是數字的天才”。殊不知記住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他幾乎天天走一遍分廠、車間掌握了解情況,現場協調解決生產問題的結果。

唐榮學作為一名老勞模、老領導,獻身航空工業建設,為國家航空電源事業貢獻力量是他持之以恒的精神追求。他始終保持著謙虛謹慎、大度豁達的心態。1983年,52歲的唐榮學主動向組織提出讓位給年輕同誌,自己從生產副廠長的崗位上退下來,許多人不理解,認為這個年齡完全可以再幹幾年,他卻說自己年老體弱了,讓年輕同誌盡早鍛煉有利於工廠更好發展。他後任副總工程師兼工具分廠廠長,1986年又主動讓出了工具分廠廠長職務。離開領導崗位後,唐榮學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仍堅持每天跑生產線,與工人探討難題,帶領大家搞技術革新。用他自己的話說,“幾十年這樣過習慣了,就是現在老了也閑不下呀”。唐榮學以樸實無華的言語、兢兢業業的行動詮釋了老一代航空人的人生追求。

唐榮學1992年離休後,多次謝絕地方民營企業的高薪聘請,卻寧肯拿著每月4.5元的獎金在115廠發揮餘熱。他說:“我的家、我的子女都在115廠工作,我盼著115廠興旺,我願為115廠貢獻我的餘熱,這樣心底踏實。”為了這份內心的安寧與踏實,他將自己畢生的精力傾注於祖國航空事業。他無私無畏的奮鬥精神、激情拚搏一生的工作熱情、平和謙虛的人生態度是留給我們最大的財富,是我們航空人中永不褪色的老黨員、老勞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