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樹沅(1951.5—),湖南常德人,1995年全國勞動模範,中航工業國營長江動力機械廠(簡稱中航工業長江)車工、技師。1968年12月參加工作,1971年5月在長江動力機械廠四分廠幹車工,2006年調車間調度室工作,198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1994年,8年時間幹了24年的活,被譽為“航空戰線的尖兵,跑在時間前麵的勇士”。1978—1985年連續被評為廠先進工作者;1986—1998年連續13年被評為廠勞動模範。1990年以來曾多次被評為工廠和嶽陽市優秀共產黨員,先後多次獲技術革新能手、質量能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1993年5月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業務能手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勞動模範稱號;1995年5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11年5月退休。
三寸長車床搖把在滕樹沅的心中有多重,誰也掂量不準,隻知道他一貓下身來抓住搖把,就立即進入一個屬於他的王國,一台C620-3普通車床搖把他整整握了34個年頭,1986—1994年,他8年幹了24年的活,被譽為“航空戰線的尖兵,跑在時間前麵的勇士”。
滕樹沅樸實、憨厚,待人和氣,看上去像個書生,可幹起活來渾身都是勁。20世紀80年代初期工廠幹渦噴6航空發動機火焰筒,為了加工100個耐高溫的不鏽鋼合金材料急件,他和磨工配合,在廠房整整幹了兩天一夜。幹完活後,他躺在廠房的長凳上睡著了,第二天,總工程師一大早來到工房,看到此情景,鼻子一酸,讚歎道:“真是好漢一條,硬梆梆的拚命三郎啊!”
滕樹沅為了多幹活,他每天都是提前半小時上班,晚上幹到11點,中午不回家休息,星期天也貼上了。他每年完成定額工時居全廠車工之首。
領導分配給滕樹沅的往往是一些高難度、高精度的關鍵活和緊急件,他都能以頑強的毅力和驚人的速度出色地完成。1979年中越自衛反擊戰前夕,他負責加工緊急軍品85微旋破甲炮彈中幾道精度要求高、難度大的工序。由於隻能利用小拖板手動加工,進刀快,必須使用足量的冷卻液。他接受任務後,二話不說,頭戴鬥笠,衣袖上捆著塑料布,任憑周圍5米2的乳化油濺如雨淋,一絲不苟地操作。一天下來雖然拿下400多件產品,但他渾身骨頭像是散了架,吃飯連筷子都握不住了,可是,第二天又照常上班。他就是這樣憑著一股牛勁,連續幹了3個月,終於圓滿地完成任務。
滕樹沅業餘時間堅持係統地學習專業技術,向分廠名師請教,逐漸成為一名技術精湛的樣板車工,多次在廠內外車工技術比武中奪冠,1987年成為質量自控工人(產品免檢),1989年、1996年先後被聘為車工助理技師與車工技師。
多年來,他憑著技術絕活“滕氏夾具”、磨刀“滕八級”,成功地實現了750BD107零件內槽刀的改進、7204316變速把手孔的鑽鉸刀加工方法改進、WP-11石墨油圈的技術改造、微旋炮彈活塞型麵加工工藝的改進等技術革新項目36項。尤其是在幹723005零件時,他設計的“滕氏夾具”提高工效5倍,多項技術革新為工廠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並使他成為航空工業係統小有名氣的技術革新能手。
20世紀90年代初期他在幹外貿產品———噴水泵葉輪軸時,一種加工難度很高的不鏽鋼長件有25道工序,相關尺寸12處,要求公差為0.02毫米,兩處外圈跳動為0.01毫米,端麵跳動為0.05毫米,比一根頭發絲還細。軍代表和美國客商看到滕樹沅能在普通C620-3車床上幹出如此高精度的絕活,無不驚喜萬分,讚歎不已。
滕樹沅有一手絕活,人稱“滕八級”,但他從不把自己的技術和絕招當做個資本,而是點點滴滴、盡心盡責地傳授給徒弟。他要求徒弟像戰士愛槍、人們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車床。俗話說,車工是“三分技術,七分刀子”。滕樹沅磨刀子有絕活,教授徒弟也很得法,不僅有示範動作,還有如數家珍的磨刀訣竅。他教導徒弟磨刀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就是這樣反複練習,直到成功為止。
滕樹沅帶徒弟不光帶技術,而且還帶思想、帶作風。對於少數不安心工廠工作的徒弟,他經常與他們促膝談心,現身說法,幫助徒弟解開思想、工作上的疙瘩,安心一線工作,並且進步很快。他帶的20多名徒弟現在大部分成為工廠的生產骨幹,其中有一名成為工廠的勞動模範,另一名被提拔為分廠中層幹部。
滕樹沅身為共產黨員,時時刻刻嚴於律己,愛廠敬業,一心撲在車床上,他在車床旁一站就是34個年頭,不僅多次拒絕領導給調換工種,也多次拒絕外麵大公司高薪聘請。滕樹沅就是這樣,以搖把當筆,書寫出人生的輝煌,以車床為琴,彈奏出一曲雄壯的奉獻者之歌。
滕樹沅於2011年5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