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於安徽歙縣。1906年,進入本縣的教會學校崇一學堂免費讀書,在這裏學習英文、數學、理化等課程,開始接受西方資產階級的新教育。191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後赴美留學。1917年回國,曆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教務主任等。五四運動後,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辦曉莊師範。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政府以“勾結叛逆,陰謀不軌”為借口,武力封閉曉莊學校。陶行知受到通緝,被迫臨時避難日本。1931年春,返回上海,任《申報》總管理處顧問。1932年起,先後創辦了山海工學團、晨更公學團、勞工幼兒團,首創“小先生製”,成立中國普及教育助成會。1934年主編《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將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為“行知”。“九·一八”事變後,陶行知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8月,回國路過香港,倡導舉辦了“中華業餘學校”。1939年7月,在重慶附近的古聖寺為兒童創辦育才學校,培養有特殊才能的兒童。1945年,陶行知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推行民主教育。1946年7月25日,患腦溢血逝世,享年55歲。
正文 第11章 陶行知人物簡介(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