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一講課要避免一般化,每次上課都要使學生有新的感受,新的收獲。講授的中心問題應當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使他們終生難忘。講課、寫文章,語言應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要學習毛澤東同誌的講話和著作中所體現的馬克思主義文風。
影秋同誌1957年到教育戰線工作以後,首任南京大學校長,就親自擔任了馬列主義理論課。1964年人民大學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影秋同誌又首先抓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對於教師、學生提出的教學或學習中的問題,影秋同誌總是先加思考,然後明確地表示意見,不回避問題,也不隱諱自己的觀點;他真誠坦率地講述自己的認識和體會,不強加於人,不清楚的問題,他經過調查研究再作答複,從不故作高深;他不僅言教,更重身教,他講的道理使人信服,他的實際行動更博得人們的信任。許多政治理論課教師深深地感到,影秋同誌不僅是一位令人欽敬的領導者,也是他們中間模範的一員。
影秋同誌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家,也是我們黨的有成就的史學家。他對明清之際的曆史有精湛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他研究曆史,不單純是出於個人的興趣,而且是為了通過曆史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用人民的曆史教育人民”。他在《〈清史編年〉序》中說:“曆史科學工作者的任務,就在於要發現和揭示曆史發展過程的規律,用曆史知識和曆史經驗提高人們的認識,豐富人們的思想,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理論聯係實際,就要把研究曆史作為了解國情,追溯淵源,正確把握現實的重要基礎。”影秋同誌在同一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交談提高教學質量問題時說:馬克思主義者是從來重視曆史研究的。他建議這位教師從閱讀和研究曆史著作人手,擴大知識麵,用曆史知識和曆史經驗豐富教學內容,加強理論教學的說服力和吸引力。他也曾向學生講過,懂得曆史是一個人的基本功。不管是學理工的,還是搞其他實際工作的,都要懂得曆史。如果不懂得中國近代史,就不會真正認識黨領導的革命鬥爭發生和發展的必然性,也不會真正懂得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
影秋同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研究曆史,又通過講述曆史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他非常讚賞並熟讀了恩格斯寫的《德國農民戰爭》,從這本書以及馬克思、恩格斯其他重要曆史著作所體現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得到不少啟發,並用之於明清之際農民戰爭史的研究,寫下了有很高學術價值的史料性專著《李定國紀年》。這本書不僅使人們對明末農民起義軍傑出人物李定國的曆史有一個正確的全麵的了解,而且通過分析農民起義與當時社會生產力、生產關係狀況的關係,勞動人民與傑出人物對推動曆史前進的作用以及對大量史料的考核訂正、研究鑒別,使人們從中得到曆史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的教育。
像影秋同誌倡導並做過的那樣,如果我們在哲學社會科學各門專業課的教學和研究中都能注意貫徹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教育,那麼我們就有了更加廣大的馬克思主義的學習課堂和宣傳陣地,就可以引導學生把紅與專、政治與業務更好地統一起來,使他們的思想水平與學識水平同步增長,高質量地達到我們的培養目標。
在影秋同誌生命的最後的日子裏,一如既往,他對共產主義充滿信心,對黨的理論教育和人才培養事業表現了深切的關懷。為了這樣的理想和事業,他始終保持著堅強不屈的意誌和英勇奮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