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影秋同誌總是自謙的。他對人說:“在人大工作,我自歎理論的不足。”把人民大學辦好,為黨的教育事業再作貢獻的強烈願望,促使他忍受長期的病痛,堅持通讀了《資本論》和列寧、斯大林的許多著作。“白發燈前讀馬列,殷勤質樸是吾師。”影秋同誌爭分奪秒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因為他要借助這個“偉大的認識工具”來實現他的理想和事業。
“他沒有所謂‘原則指示’,隻有‘具體意見’。”這是人民大學一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對影秋同誌領導作風的描述。這句話有幾方麵的含意:其一,所謂沒有“原則指示”,不是說不講原則,或者放棄領導,而是指不講空話,不作官樣文章。其二,不僅提出工作任務,而且具體說明完成任務的方法。其三,從不高高在上,指手劃腳,而是深入實際,同群眾平等地討論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影秋同誌抓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這樣做的。
1964年全國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會議以後,影秋同誌直接到公共政治理論課教研室哲學組蹲點。他深入一位教師的一個課堂,一蹲到底。每次上課必到,一聽四小時,有什麼意見,就向教師提出來。他還參加教師、學生的學習討論會,同大家一起討論問題,提高認識。人大複校以後,他又多次強調要注意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和研究。他親自抓為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服務的《教學與研究》能複刊工作。他同該刊負責人員多次談話,提出提高刊物質量的重要意見,勉勵他們要把這個刊物作為一項事業努力辦好。影秋同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講過許多的意見,切中肯綮,值得我們認真地思考和領會。
他說,所有的教師和幹部都要用兩個肩膀挑擔子,一個挑傳授知識的擔子,一個挑傳授革命思想的擔子,使教書與教人相結合,政治理論教學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使學生的學業進步與品德提高成正比,而不要成反比。他要求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師與黨總支、輔導員的密切聯係。
他說,如果不經常注意學生的思想狀況,隻空談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是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的。他提倡教師同學生交朋友,與他們平等相處,深入地了解他們。他分析現在的青年學生:思想活躍,知識麵比較寬,與五六十年代的學生比,是前進了,不是落後了,但在前進的形勢下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現在大學生社會地位高,容易產生一種優越感,不能擺正個人和集體的關係;受存在主義等錯誤思潮的影響,有的學生學習目的不端正,他們隻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奮鬥;學習專業很努力,但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缺乏自覺,等等。教師隻有熟悉自己的教育對象,加強教學的針對性,采取耐心細致的說理方法,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同時也要防止把聯係思想實際庸俗化,不能看到什麼就聯係什麼,或者需要什麼就聯係什麼。應當聯係現實生活中學生麵臨的一些重要的思想認識問題。
他說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要認真地學,係統地學。現在不是學多了,是學得不夠。關鍵是學習理論要聯係思想和工作,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理論要同實踐相結合,學了就要付之實踐。否則,學得再多也沒有用處,也算不得真正學懂。1982年影秋同誌對看望他的師生說,要加強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對現實生活中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加強對當代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研究。他非常關心人民大學幾個理論係科的建設。在他病逝前不久,還向國際政治係的同誌詢問科學社會主義專業的建設情況,並指出應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進行紮紮實實的深入的研究。
他說,學習理論的困難在於克服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他認為,師生參加社會調查,進行基層工作鍛煉,很有必要,這能夠擴大和加深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有助幹防止那種“從書本上討生活”的“本本主義的社會科學研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