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兵一致,甘苦與共官兵關係,是軍隊內部最基本的關係。官兵關係的協調,是軍隊建設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無數的戰爭經驗證明,官兵團結是巨大的戰鬥力,是軍隊鞏固自己戰勝敵人的基本保證。中國古代兵家就認識到了"師克貴和""三軍一心,天下無敵"的道理。然而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曆代兵家和官愛兵的主張都是建立在將尊而士卑、帥智而卒愚的基礎上的。他們的愛兵往往是對兵施之以恩使其感恩戴德而效忠,蔽之以目,使其愚昧無知而盲從。隻有人民軍隊才具備了從根本上密切官兵關係的階級基礎,毛澤東從人民軍隊的特點出發,提出了官兵一致的原則,彭德懷在治軍實踐中,對官兵一致的原則作了許多具體而深刻的闡發,提出並實行了一係列密切官兵關係的舉措。
(一)尊重戰士,發揚民主彭德懷認為,幹部尊重戰士,以政治上平等的地位去處理官兵關係中遇到的各種矛盾,這是密切官兵關係的前提,也是人民軍隊的根本性質所要求的。他說":剝削階級的軍隊在它們內部,出身於剝削階級的或者為剝削階級服務的軍官,和來自勞動人民的士兵之間,總的來說,存在著根本性的矛盾,這種矛盾反映當時社會上的階級矛盾。這種矛盾是對抗性的,不可克服的。它們為著控製士兵群眾,在軍隊中采用了極端野蠻專製的管理製度和方法。強調絕對地盲目服從,強調軍官的個人權威,以便驅使士兵去作剝削階級欺壓人民和向外侵略的馴服工具。"而人民軍隊是勞動人民解放自己、消滅剝削階級製度,保衛人民國家的獨立的工具。軍隊的成員,包括軍官和士兵在內,都來自勞動人民,他們的根本利益和奮鬥目標是相同的。因此,官兵一致,"軍官愛護士兵,士兵尊重軍官,上級關心下級,下級尊重上級;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友愛合作,團結一致,這就是我軍內部關係的特點。"尊重戰士首先要尊重戰士的人格,徹底廢止打罵士兵的軍閥作風。彭德懷在革命軍隊中建立新型的官兵關係,正是從這一點開始的,而且一直把它作為處理官兵關係最基本的要求反複加以強調。
早在1928年,當已成為共產黨員的彭德懷在湘軍中升任團長時,他上任的第一天,就宣布了兩項命令:第一條,全團所有軍官今後一律不許打罵士兵;第二條,取消連排長的小廚房,和士兵一起吃飯。舊軍閥部隊,軍官打罵士兵是家常便飯,廢除打罵,使士兵有了做人的起碼尊嚴,深得士兵之心。可以說彭德懷改造舊軍隊正是從這裏開始的。但這種幾千年軍隊中形成的軍閥作風,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鏟除的。在人民軍隊中,這種軍閥殘餘的清除仍需做艱苦的教育工作。彭德懷在這一點上表現出了極大的堅韌精神。1929年10月,紅五軍在江西永新整訓時,訓練中三縱隊的一個戰士槍走火差點傷了人。畢業於保定講武堂的縱隊長吳迪芬為罰一儆百,對這個戰士作了打30竹板屁股的處罰。彭德懷知道後,集合全縱隊的幹部對吳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他語重心長地教育大家":我們是紅軍,不是湘軍和反動派的軍隊。紅軍是工農的隊伍,官兵之間是階級兄弟,出了事故要進行教育,戰士有缺點錯誤是可以改正的。你打人不僅違反了紀律,同時也不一定使他真正認識錯誤。另外我們都是貧苦出身,人民把子弟交給我們,為的打土豪劣坤,打反動派軍隊,解放窮人,可我們竟打自己的兄弟,這讓他們的父母知道了,能放心嗎?"彭德懷的話使三縱隊的幹部深受教育。
在《彭德懷軍事文選》中,有一篇文章的題目叫《為什麼在我們革命部隊裏禁止打人》,這是1943年8月13日彭德懷在八路軍總部直屬隊幹部會上的講話。背景是警衛連的一個戰士偷了老百姓的東西,違反了群眾紀律,警衛連長打了這個戰士。在這個講話中,彭德懷說,禁止打罵,早已成為我們部隊必須遵守的一種製度。而且十幾年來還經常不斷地進行反對打罵的教育。但直到現在這種打人的現象,在我們部隊還未徹底肅清。為什麼這樣難以糾正呢?他分析認為其根源是受中國封建社會的影響,受中國其他軍閥部隊的影響。而對革命軍隊的內部關係的本質缺乏自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