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生,保護學生並為學生的前途著想不可忽視。隨著南洋辦學規模的擴大,難免有畢業生失業。唐文治曾借交通會議以提案的方式,呼籲交通部及相關部門對學校畢業生“廣為錄用”。而麵對1947年國統區爆發“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學生運動,國民黨當局準備對上海的學生下手時,唐文治斷然聯名上書上海市長等為本校師生辯護。

再次是課程教學管理。他的辦學思想極意注重中文,強調保存國粹,因此對國文特別重視。學校從一年級到畢業都開設了國文課,把國文作為一門主課,與理工科並重。中小學招生時,錄取與否,首先取決於考生的中文成績。招考時,試卷先批閱國文,國文成績不好,其他試卷不再批閱,考生也就失去了被錄取的希望。學校設置鐵路和電機專科以後,開設的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等都仿效歐美。延聘的教師(除國文外),均是受過西方近代大學教育的中外教師。專業課則以美籍教師為主。1910年唐文治還致函我國駐美使館,請代為索取美國大學的章程,以資參考。對於專科的課程設置,學校都以美國大學的同類專科課程設置為藍本,教科書也直接購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等名大學,竭力使學校專科所培養的學生達到歐美本科大學畢業生的水平。外語是向西方學習的工具,因而唐文治重視外語教學。他認為“蓋無論何種科學,均須熟嫻文法,方能窺其奧”。1910年學校成立西文科,為學生開設課外的外語補習課。同時成立英文大會,每年組織英文演講會、辯論會和作文競賽,優勝者給予獎勵。為使學生經常處於一個學習外語的環境中,學校還規定“在英文課及用英文教授各課時,誤用國語一語者,專科生罰銅元二枚,二、三、四、五年級生(指附中學生)罰銅元一枚”。又規定,專科生做作業和實習報告等均須以英文書寫。

從事任何一項事業都必須有良好的身體做支撐,唐文治十分重視學生體質,重視體育課程的設置,這是他辦學主張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作為校長親自主管體育,成立體育會,做到普及與提高並舉。

唐文治非常早就認識到,培養工程技術人才必須有實踐機會,通過實習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此,他在校內開辦機械、電機等附屬工廠,以供學生實習試驗之用。實習分為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校內實習,主要是結合課程教學進度,利用校內實驗設施和場所,由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所學理論知識動手進行實踐操作訓練。至於校外實習則根據各專業具體情況而定。如鐵路專業,校外實習主要是鋪設路軌的實地測量;航海專業則被派往有關艦船練習操作;電機專業則去外地有關工廠進行參觀考察。

從唐文治為官出洋之時,他就認識到一個好圖書館對教育的重要意義,唐文治一直致力於建設一個出色的圖書館。1913年,隨著學校發展成一所實實在在的工業專門學校以後,麵對學校缺乏能有相應參考資料可供查閱的圖書館,唐文治又急又慚愧。1916年,在學校度過他當校長以來的第三次經濟危機以後,經過多次會商,他決定借舉辦學校成立20周年紀念會的時機,發起募捐活動,為建設圖書館籌集資金。當時的安排是“上則唐校長為文呈大總統,請求提倡,下則諸同學於社會上,四出勸募”。結果校外上自大總統黎元洪、總理段祺瑞,下自各工廠百姓都踴躍捐助;校內,則唐文治領銜,先捐1000大洋。籌款高潮是在1917年4月26—28日的校慶三日,當時盛況空前,數千來賓,紛紛解囊相助,據傳,甚至有女賓脫簪慨助。最後,勸募不到一年,籌集到款項5萬多元,加上交通部撥款3萬多元,最終,圖書館在1918年2月20日破土動工,1920年3月13日,正式舉行了圖書館開館典禮。當時館藏有中文圖書約2萬冊,西文圖書5千多卷,以及80多種中外雜誌,成為東南地區難得一見的圖書館。

由於唐文治的有效管理,南洋大學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在曆屆清華庚子賠款公費留美招考中,該校學生考試成績優異,如1916年庚款招收公費留美學生10名,該校中榜5名。該校學生在美學習的學生成績優秀,博得美國教育人士的好評。在20世紀的前半段時間裏,該校為中國工業建設造就了一批有較高科學技術水平的專業人才,誕生了一大批鐵路工程、機電工程、鐵道管理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如在抗日戰爭期間,負責修築滇緬鐵路的總工程師,負責修建樂(四川樂山)西(西昌)公路的副總工程師等出類拔萃的人才,均出自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