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美麗的心靈之窗(1 / 2)

唐文治家在他小的時候很窮,用不起油燈,於是借月光讀書。經數年苦學,11歲中秀才,18歲中舉人,28歲中進士,接著又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長年夜讀八國條約,尋求對策,眼睛長時期處於超負荷服役狀態,不堪重負,後來基本上失明了,但他仍然像正常人一樣投入到工作中。

第一,國學教育不動搖。1907-1920年,唐文治任南洋公學監督。他認為國家之強弱,人類之存滅,其唯一根源端在文野之製。曠觀世界各國,其競進於文明者,則其國家、其人類強乎!存乎!否則,其國家、其人類弱乎!滅乎!我國文化胚胎獨早,兩千年來曆代相承。自西學東漸,以為從事科學,我國文字即可置之無足重輕之數,若如此,十餘年之後則我國悠久文化傳統將被逐漸淘汰,深可痛也。1909年,他設置了國文科這一機構,每逢星期日,由他本人和國文科長分班給全校學生按時講授國文課,14年如一日,從不間斷。後來即使他目疾日甚,也讓人攙扶著上講台授課。同時,唐文治還設立了國文研究會,全體同學都參加。每年秋季舉行作文比賽,比賽評出第一、二、三名發給獎品,獎品由他自己出資購置。由於當時學生“均為一時俊彥,於國學素有根底者”,加之唐文治親自倡導,同學們的道德文章和道德修養蔚然成風,形成優良傳統。

五四運動時,當學生高呼打倒孔家店,砸爛孔子牌位時,他痛心疾首,把學生領袖侯紹裘秘密開除出校。他自己也以“目疾日深,學風不靖”為由辭職,旋被無錫國學專修學校聘為校長。這時他已雙目失明,但仍親自授課,獨創古文朗誦法,抑揚頓挫,時稱唐調。

第二,學習西方有訣竅。唐文治特別重視實驗室建設,提高工科學生的動手能力,在給郵傳部谘呈的《條陳本學堂辦法》中要求增加經費,添置實驗設備,建設實習工廠。此後的三年,雖然經費拮據,但還是相繼建成了鐵道測量儀器室、金工廠、木工廠和機電實驗室,以供學生試驗實習之用。1911年學校將實驗課單獨開設,多由教授親自擔任指導,對於學生做實驗的要求也極為嚴格。1914年建立了材料實驗室,後來建成了無線電實驗室和機械實驗室。這些實驗室集中了當時社會較為先進的設備,不僅是學生實驗的好場所,也為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創造了一定的條件。1917年,學校在全國首開無線電課程,並於1920年成功組裝了中國第一台無線電台。1918年,學校增設鐵路管理科,由原來單一的工科走向了工管結合。他以特有的魄力和遠見,著力選派本校的優秀學生到國外學習,14年內先後派遣出國留學人員200餘人,學成歸國後委以學校教學領導工作。同時延聘國內名師,1907年親自寫信給鐵路局,盛邀詹天佑來校考核鐵路科的教員,並大膽聘用外籍教師,直接使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教材。當時學校教授,多有外籍教員;課室問答,多用外語,學校頒發的畢業文憑得到歐美著名高校的認可。在他努力下,交通大學逐漸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齊備、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現代工科大學。

第三,淡泊名利品格高。唐文治特別倡導“貴虛明正大而忌邪暗”,特別是其本心不要為聲色貨利機械變詐所湮沒。他自己一直以簡樸養廉,不近聲色貨利為人生之大節。在商部任職時,曾有巨商請辦鐵路、銀行,賄送巨金,均被他嚴詞斥退。民國初年,戰亂不止,學校經費多次斷絕,他主動減薪一半,與師生共度難關。高級人才需博覽群書,工科學生要更新知識,他帶頭解囊,捐建圖書館。1920年,唐文治辭職回到無錫,任私立無錫中學校長,有感於高陽毀家興學的辦學熱忱,聲明不受薪津,以示尊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