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分為靜態信息與動態信息兩大類。靜態信息,一般是指官方發表的一些公報、統計資料、財經指標,通常可由政府機構、單位所出的專刊或報刊上的報道取得。公司內部的存檔資料也屬靜態信息,可以分類篩選而獲得。
動態信息,泛指市場上的行銷現狀、消費形態、市場特征。市場因為產品區別而各有不同的信息網,且常隨時間、地點或流行趨勢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因此,不論廣告主或廣告代理商,均應著力於此方麵信息的搜集和研究,以確實掌握市場動態,跟上時代節奏,以利產品的推廣。
搜集到信息後,下麵就要進行廣告製作了。
廣告製作通常要遵守五個原則,即注意、興趣、欲望、記憶、行動。
(1)注意。廣告首先要喚起人們注意,這是廣告表現的基本作用。至於如何喚起人們注意,可采取各種辦法,如用特大標題,動聽的音樂,驚人的報道,等等。
(2)興趣。就是說廣告表現必須使人發生興趣。這需要了解消費者的心理。隻有感興趣,人們才會想購買。
(3)欲望。這是指通過廣告宣傳,要使購買者產生購買的欲望。
(4)記憶。這是指廣告表現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記憶。印象很淺,看完就完了,達不到宣傳的目的。
(5)行動。這是指通過宣傳,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動,這是廣告宣傳的最終目的。
廣告是為了銷售,不是讓你去“燒錢”
我們的目的是銷售,否則便不是做廣告。——寶潔公司廣告部副總裁羅斯。樂夫
在還沒有明確地肯定自己究竟需要什麼之前,千萬不要衝動地花大把鈔票做廣告,以免得不償失。
事實上,很多總經理在做廣告時,常犯這種無的放矢的錯誤。看到別人做廣告後,銷售額直線上升,便不假思索,也倉促上陣廝殺。或是隻一心想做廣告,卻無法確定自己是想賣產品,還是想賣品牌。廣告代理商一提再提,稿子一修再修,片子東加西刪,好不容易做成了,效果卻沒有想象中的好,又草草了事。這些現象司空見慣,其原因主要在廣告主和廣告從業人員缺乏共識,廣告和需要未能契合。
所以,詳盡搜集市場信息後,應從市場態勢、競爭者狀況、消費者需求和喜好等方麵加以分析整理,進一步認清自己的需要。
需要明確,目標一致,廣告自然言之有物。下麵告訴你確認需要的三步驟:
一、找出自己的優劣點
不論你想做廣告的是商品、商店、個人或是一個活動、一家公司,隻有客觀地逐條列出,並評定優劣後,自己的強處弱處才可以分辨出來。在明白自己的處境後,對於需要什麼,廣告什麼,當然一清二楚,胸有成竹了。
二、尋求適當的定位
必須借著廣告活動,將市場上所占有的位置,搬進消費者腦海。唯有消費者認同,才是一個成功的定位。否則,隻是在自吹自擂,很快便會嚐到失敗的苦果。
三、把需要目標化
由於優劣點的分析,加上定位的概念,發掘出太多有待解決的問題,更發現有太多的優勢可以用來定位,並告知消費者。所以,你有十足的理由和非常強烈的願望做廣告。當然,如今你已相當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麼。第三個步驟正是要告訴你如何把需要確定且目標化、單純化。否則,需要太多,不知取舍,等於沒有需要。
商訓深解
現今,每個人都在談論著創意,但坦白講,這種現狀卻讓人感到憂心忡忡。因為我們很可能會假創意之名犯下一切過失,甚至可能因此而步入一個虛偽的年代。總經理一定要記住,你做廣告是為了宣傳你的產品和你的公司,這其中,創意是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攀龍附鳳”,做廣告要能巧打明星牌
在NBA籃球史上,再沒有比喬丹更輝煌的人了。如果沒有他,世界上的籃球迷至少會少一半,要知道有多少人是衝著他而奔向球場和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籃球賽的。而這位偉大的巨人,卻是耐克公司一手“製造”的,而與此同時,這位巨人也為耐克創造了無限的商機,成就了耐克的輝煌。
十多年前每當NBA芝加哥公牛隊出場參加比賽時,人們都會發現,這些運動超人頭戴耐克帽身穿耐克服,仿佛不經意間,換上了一雙印有紅白相間醒目商標的耐克運動鞋。這些人有:“飛人喬丹”“惡漢巴克利”“板寸頭皮蓬”……結果,自然是公牛隊大獲全勝,這早就在人們的意料之中。
公牛隊隊員從頭到腳都穿戴耐克標誌,當然不是怕感冒,也不是無意識,因為他們每人都得到了100萬美元的包裝費,喬丹還不止這個數。他每到一地,都還有一套“喬丹小屋”“喬丹之航”“喬丹大哥大”的包裝。那是他休息、包裝和與崇拜者見麵的場所。他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從耐克那兒得到滿足。
有人說:沒有耐克就沒有喬丹,沒有喬丹也沒有耐克。這句話一點兒不假,耐克公司是一個運動員公司,是靠運動員發財的公司,也是一個製造運動英雄的機器。
作為一個北卡羅萊納州長大的瘦削男孩,喬丹在高中時代曾經在校隊選拔賽中慘遭淘汰。隻有耐克慧眼識珠,看中了這位黑人小夥子出色的彈跳力和身高臂長的潛質,商學院畢業的菲爾。耐克與喬丹結合,炮製了一個商業帝國,也造就了一段英雄史詩的傳奇。菲爾。耐克有過中距離田徑選手的經曆,但卻對美國人普遍熱愛的籃球情有獨鍾。他決心包裝邁克爾。喬丹,實現自己的商業加運動員的理念。
1985年春季,數以百萬計的電視觀眾在黃金時段看到了如下一組鏡頭:一個籃球飛快地劃向露天球場的一端,朝著一位穿著寬鬆短褲的英俊黑人小夥子飛去。隻見這個小夥子輕易地用他那雙穿著彩色運動鞋的腳將球勾人掌中;然後,這小夥子開始移動。在球場柏油地麵的另一端,噴射機引擎發出刺耳的嘯叫聲,正加速運轉準備起飛,當引擎咆哮聲達到頂點時,隻見小夥子一飛衝天,直上雲霄。慢動作生動地描繪了他在空中向外伸展的四肢,創造出神奇的延伸效果,最後將籃球準確地扣入籃筐裏。
這段廣告雖然僅有十秒鍾,但即使是從未看過任何籃球比賽的觀眾也會對喬丹的空中漫步印象深刻,為其神奇舒展的力量所傾倒和歎為觀止。他的飛鳥般的神奇力量與那雙彩色的運動鞋之間的聯係被不可磨滅地印在了大人小孩的腦海裏。緊接著,人們必然會問這個人是誰,這雙鞋是什麼牌子了。
在這段著名的“喬丹之航”廣告片播放之前,大部分美國人從未聽到過喬丹其人,更不會想到他會成為身價千萬的世界籃球明星。而自從這段廣告片播出之後,喬丹和耐克鞋一舉成名了。
耐克的廣告隨著公牛隊的獲勝和喬丹的成名,勢不可擋風行全球,而且像流行歌曲一樣,令人上癮,人們一再期待他的出現,一段時間內見不到還引來了抗議。可見,耐克公司“借雞生蛋”,以運動員來做產品廣告宣傳的戰略確實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耐克總經理菲爾。耐克也因此被稱為“體壇最具有權勢的人”。
菲爾。耐克認為,耐克作為一個運動公司,與運動員是分不開的,與跑步講習班等也是有不解之緣。所以耐克公司一定要與運動員交朋友,而這個朋友是不能白交的,一定要交得投入,不怕花大錢,每個運動員都是一隻會生金蛋的雞。為此,必須做到兩條:
第一,產品設計要征求運動員和運動族的意見,使之更受消費者的歡迎,這種征求意見是有代價的。
第二,新產品出來請運動員試穿,使他們成為耐克產品的“檢驗員”,正式請運動員為產品作廣告宣傳。
為此,必須不惜重金,免費贈運動鞋給運動員,送鞋給各名牌大學的球隊,捐款給跑步講習班和職業球賽的團體,等等。每個簽約運動員都有數萬到數百萬美元的保證金不等。
在奧運盛會上,耐克不僅大打廣告戰,而且製訂獎勵措施:凡運動員穿耐克運動係列奪得金牌後,公司獎給不等數量的重金。大牌運動員的名字還形成了新產品係列,如以著名的喬丹名字命名的“邁克爾。喬丹氣墊鞋”的廣告,喬丹一人得了數百萬美元。著名球星巴克利也報酬豐厚。因此,巴克利曾帶頭反對美國奧委會領獎必須穿銳跑公司係列產品的規定,他直言不諱地說:
“我有200萬個理由不穿銳步。”
“在這個年代,隻要你會打球,就會有不錯的前途;有了耐克,前途則更加光明。耐克幫我賺了一大筆錢,我絕不會忘恩負義的。”
這就告訴我們一個極為準確的經商道理,企業可以製造明星,明星也可以帶動企業。
“攀龍附鳳”,借明星效應為自己的產品造勢,往往能讓你的企業更快地成長,也能讓你在經商上更快地獲得成功。
明星效應是營銷的好方法,使用明星代言的最大好處就是能讓該代言人的個人特性投射到產品中來,形成差異化,利用該代言人對目標消費者的影響力來提升品牌的形象和影響力。
做老大,成為行業龍頭
海爾集團公司的前身青島冰箱廠是於1984年在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廠是一個虧損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當時人們的質量意識相當淡漠,沒有意識到不良的結果會進一步砸掉自己的品牌。1985年4月,冰箱廠當眾砸毀了有嚴重質量問題的76台冰箱,極大地提高了工人們的質量意識。這樣做的結果是。1988年它榮獲了國家質量獎,而在1990年,獲得電冰箱行業唯一的國家質量管理獎。到1991年,連續五年被全國消費者評為“最受歡迎的輕工產品電冰箱類”第一名,這時的冰箱廠,無論是品牌的知名度還是在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島電冰箱廠為核心企業,以空調器廠、冷櫃廠為緊密層企業,經過改製,組建了海爾集團公司。海爾集團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使集團公司迅速成長為1996年在全國500強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業集團,1992年到1996年五年間,海爾集團銷售收入從8億元飆升至61,6億元,1997年1—8月份銷售收入達66億元。目前海爾集團產品包括電冰箱、冷櫃、空調器等13個門類5000餘個規模品種,並批量出口到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海爾商標在,1996年的無形資產價值達到77億,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家電第一名牌。
2007年9月1日,“2007中國企業500強”和“200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排行榜發布,海爾集團又以1075億元的總銷售額位居“2007中國企業500強”第28位,位居“200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第6位,是兩個“500強”中排名最高的家電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