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父親去城裏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裏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把它們給弄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象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讀到這封信的時候,馬維爾已是76歲的老人,就是在這一年,他正式下決心學漢語。功夫不負有心人,3年後,他在廣州旅行采訪,能流利地使用漢語了。
成功並不難,難就難在不斷地追求,不斷成功。有的人很容易被成功衝昏頭腦,在成就的光環中忘乎所以,結果是以失敗總結了人生。
人格是不盡相同的,但人格健全的入個性也是鮮明的,絕對不會跟在別人的後麵走,恰恰是做與眾不同的事情。所以說,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不是丟人的事,而是見解獨到的表現。
(1)信心不可放棄。困難可以克服,障礙可以逾越,但誌氣不可缺失。信心不可放棄。一旦向生活投降,再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好,再好解決的問題也難得解決。
(2)堅持奮鬥。盡管世間有一些人力不及的事情,盡管結果與願望會有很大出入,但我們不能在沒經過頑強地努力前就產生畏懼心理。人生就是在於生活的搏擊中快樂自己,幸福自己。盡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最終未能達到,你也可以說問心無愧。
(3)正確認識成功。成功並不是所謂能力非凡人的專利,亦非驚天動地的偉業,萬貫家財的獲取,她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在平凡人的喜悅裏。事情無論大小,你得到了滿意就是成功。你能平靜地生活是成功,得到同事的認可也是成功;你糾正了自身的毛病是成功,你得到子女的孝順也是成功;你活得自由自在是成功,你身體健康也是成功;你出版一部巨著是成功,別人在黑板報上發表一篇小報道同樣也是成功;你取得專項發明是成功,別人進行了一項小革新同樣是成功。所以,我們的眼光不能隻看到“大”而忽視“小”,不能隻承認豐功偉績而忽略細微的成績。
有些人在麵對現實時,很多時候都表現出無所適從的心理。經過許多事情後,他們會覺得成功可望而不可即,以為許多的事情隻有非凡的人才能辦到,認定成功與自己無緣,實際上是為自己進行了心理設限,自己為自己粘貼了標簽。其實,成功沒有什麼秘密,更不是登天之難。所謂成功者,與其他人的唯一區別就在於,別人不願意去做的事,他去做了,而且全身心地去做。所以,成功需要的是勇氣,是踏實的行動。
心胸開闊,道路就寬廣。敢於闖禁區,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做別人不想做的事,做別人做不到的事,就一定能成就大事。
沒有創新精神的人永遠隻是一個執行者
有人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六隻蜜蜂和同樣多隻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會發生什麼情況。
你會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鍾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事實上,蜜蜂正是由於對光亮的喜愛和堅持,才走上了滅亡之路。蒼蠅則對光亮毫不留意,他們隻顧想法逃命,四下亂飛,結果誤打誤撞地碰上了好運氣,最終發現那個正中下懷的出口,並因此獲得自由和新生。
從這個實驗我們可以想到,企業生存的環境可能突然從正常狀態變得不可預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業中的“蜜蜂”們隨時會撞上無法理喻的“玻璃之牆”,怎麼辦。如果你想有個非常成功的人生,如果你想有個非常成功的公司,你最需要什麼。無疑是創新精神。
對企業來說,它應該意識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當每人都遵循規則時,創造力便會窒息。而遵循的結局就是滅亡。隻有努力創新1創新才會有前途,墨守成規而不思改變,到最後一定會失敗。
創新不僅僅依靠技術,更重要的在於思想觀念。隻有敢為人先的人,才最有可能吃到蛋糕。
艾爾‘柯齊酒店是聖地亞哥的一家大型酒店。可是,酒店的電梯無法使用,為了解決問題,因而請來了諸多專家商量對策。
專家們經過實地勘察,進行了認真研商。專家們一致認為,要多添一部電梯,最好的辦法是每層樓打一個大洞,地下室多裝一個馬達。
定案之後,那兩位專家到前廳坐下來商談細節問題。恰巧讓一位正在掃地的清潔工聽到他們的計劃。
清潔工對他們說:“每層樓都打個大洞,不是會弄得亂七八糟,到處塵土飛揚嗎。”
工程師答道:。這是很難免的。到時候還有勞你多多幫忙。”
清潔工又說:“我看,你們動工時最好把酒店關閉一段時間。”
“關不得,你關門一段時間,別人還以為倒閉了。所以,我們打算一麵動工,一麵繼續營業。不多添一部電梯,酒店以後也很難做下去。”
清潔工挺直腰杆,雙手握住拖把柄,說道:“如果我是你的話,我會把電梯裝在酒店外頭。”兩位專家一聽到這個建議,眼前為之一亮。於是他們聽從了清潔工的建議,率先創造了近代建築史上的新紀錄,把電梯裝在了室外。一個頗富創意的點子,為商家省了大把大把的錢。
創新就是要標新立異,想別人未想,做別人未做的事情。思維不能總盯著一個方麵,要敢於突破。
強手過招,靠什麼取勝。靠創意。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突破過去的框架,掌握新的環境,麵對新的課題,迎接新的挑戰,才能贏得新的財富。
對於絕大多數在激烈競爭中初創的企業來說,通過精巧構思推出的新招數、新想法,不僅可以使自己的創業之路得到一線生機,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見到利潤。所謂新招數、新想法,從其運作思路上看未必出奇,一旦被點撥開了,誰都可以做得到,但其根本卻是創業者具備的功力。
(1)創新是立足之本。沒有開拓精神,不敢冒風險,就走不出新路,幹不出新的事業。創新是一個民族的不竭動力,更是一個企業的生命源泉。成功人士與一般人員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企業家具有創新精神和魄力。無論哪一個創業成功者,無不都是在別人料想不到的地方,以別人料想不到的方式,取得了別人料想不到的成功。
(2)創新人不在於學曆高低。許多創新者和發明家,並非都是名校的高才生。他們中間不乏在創造性的工作實踐中培養、鍛煉出來的人才。
(3)改革也是創新。創新決不僅僅局限於重大的科技突破,而是表現在許多方麵。例如,進行一些革新也是在創新。日本人以別人原有技術為基礎改進的卡式收錄機、隨身聽、家用攝像機、傻瓜相機、以及汽車和彩電,以高質量、低價格和節油節電的特色占領了世界市場,為其帶來了大量的財源。所以說,改革也是創新,創新不分大小,小小創新也蘊涵著大大商機。
創新是把公司做大做強的一條捷徑
19世紀中葉,發現金礦的消息在美國傳遍了,一時間掀起了一股“淘金”的浪潮。
自從舊金山發現了金礦的消息傳出之後,在美國西部便掀起了一股“淘金熱”,世界各地希望一夜暴富的人都向這裏湧來。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夾雜著一位名叫李威。斯達斯的德國青年。他是跟隨幾位老鄉一起遠渡重洋到美國發財來的。然而,在淘金工地苦幹了一段時間後,李威覺得這條生財之道太難,想另找出路。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群來到淘金工地,這裏自然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眾所周知,猶太民族向來善於經商,李威。斯達斯作為其中的一員也不例外。極具經營眼光的他很快就發現了這一點:他認為自己如果為淘金者提供商品,可能會比直接淘金賺錢更穩當。於是他說幹就幹,他將自己帶來的路費和夥食費作為資本,開了一家小商店,專賣一些日用品,包括露營用的帳篷和做馬車篷的帆布,生意果然不錯。
有位淘金者來到李威的商店買東西,大發感慨地說:“我們整天爬山搬石,這些棉布衣服爛得太快,要是用你的帳篷布做衣服,就會耐用多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句話把李威點醒了,他突發奇想:如果打破常規用帆布做成服裝,說不定真會受到淘金者歡迎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這千千萬萬的淘金者每人買一套這樣的服裝,生意就會好得不得了。於是,他用自己的帆布帳篷試著製做幾套服裝出售,果然有淘金者願出較高價購買,沒多久就全賣完了,首戰告捷,讓李威信心大增。很快,他從帆布商那裏購入大量的帆布,請服裝廠按他的設計縫製成服裝。這些大批生產的優良帆布服裝還增加了幾個口袋,便於淘金者放些錘子、鉗子等工具和存放金礦石。
由於這種帆布服裝耐磨耐穿,並有各種便於存放工具和礦石的口袋,比棉布工作服實用得多,果然大受歡迎。盡管李威不斷擴大生產也滿足不了需求,幾年下來,就把李威的錢袋子脹得鼓鼓的。
李威不是那種小富即安的人,他乘勝前進,在舊金山開設了專門縫製淘金者穿戴的服裝廠和零售店,並成立了“李威。斯達斯公司”。服裝廠成立後,李威組織一批技術人員對礦工的勞動特點進行調查研究,然後,不斷改進褲子的樣式。例如臀部的褲袋,在原來線縫的基礎上,四角各釘上一顆銅釘,使口袋更牢固,因為礦工經常把樣品礦石放進褲袋,用線縫易於裂開;扣子則用銅與鋅合金製成,重要的部位還用皮革鑲邊。後來,又將帆布改用同樣耐磨,但質地柔軟的法國尼姆產的嗶嘰布作原料,使褲子更緊身和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