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附錄(1)(2 / 3)

【譯】《短篇小說》第一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一九年)

一九二〇年

【著】《嚐試集》(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〇年;一九二〇年的第二版略有增刪,一九二二年的第四版增刪很多。)

一九二一年

【著】《胡適文存》一集(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一年;《胡適文存》一、二、三集與《胡適論學近著》第一集,曾由台北遠東圖書公司重排印作《胡適文存》四部合集,一九五三年二月再版。這合集的四部每部都經胡先生自己刪省若幹篇。)

一九二二年

【著】《章實齊先生年譜》(姚名達訂補)(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二年)

一九二四年

【著】《胡適文存》二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二四年)

一九二七年

【著】《戴東原的哲學》(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二七年)

【編】《詞選》(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七年)

一九二八年

【著】《白話文學史》上卷(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八年)

【著】《廬山遊記》(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八年)

一九二九年

【著】《人權論集》(與梁實秋等合著)(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九年)

一九三〇年

【著】《胡適文存》三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〇年)《胡適文選》(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〇年)《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前九章(油印本)(吳淞,中國公學,一九三〇年;台北,胡適紀念館,一九七一年印手稿本;此本未續完。其中“秦漢之間的思想”一章的兩個部分後來收在文存裏,題作“讀呂氏春秋”及“陸賈新語考”。其中“淮南王書”的一章後來單行,即題作《淮南王書》。)

【編】《神會和尚遺集》(校編)(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〇年)

一九三一年

【編】《中國文學史選例》卷一(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一年)

【著】《淮南王書》(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三一年)

一九三二年

【著】《中國中古思想史的提要》(十二講)(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二年)

一九三三年

【著】《四十自述》(第一冊)(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三年)

【譯】《短篇小說》第二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三年)

一九三五年

【著】《胡適論學近著》第一集(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五年;後刪省為《胡適文存》第四集,台北,遠東,一九五三年)

【著】《南遊雜憶》(良友圖書公司,一九三五年)

【編】《中國新文學大係》第一集:建設理論集(良友圖書公司,一九三五年)

一九三九年

【著】《藏暉室劄記》(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九年)(一九四七年由商務重排出版,改稱《胡適留學日記》)

一九四八年

【著】《胡適的時論》一集(六藝書局,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九年

【著】《水經注版本四十種展覽目錄》(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四九年)

【著】《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台北,自由中國社,一九四九年)(即《胡適時論》一集的增改本)

【著】《齊白石年譜》(與黎錦熙、鄧廣銘合著)(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一年

【編】《台灣紀錄兩種》(與羅爾綱合校編)(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一九五一年)(即胡鐵花先生的遺著《台灣日記》及《台灣稟啟存稿》,由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印作台灣文獻叢刊第七十一種。)

一九六零年

【著】《丁文江的傳記》(南港中央研究院,一九六〇年;台北,啟明,民國四十九縮印本)

【編】《乾隆甲戌重評石頭記》(影印)(台北,自印本,一九六一年)

生平年表

一八九一年 一歲

十二月十七日 生於上海大東門外。

一八九二年 二歲

二月底 隨母馮順弟移居浦東。

一八九三年 三歲

二月 隨母去台灣其父胡傳任所,先住台南,後遷台東。

一八九四年 四歲

在台東由胡傳教認方塊漢字。

一八九五年 五歲

二月 因中日戰爭爆發,隨母離台灣回上海。

三月 去祖籍安徽績溪上莊,進家塾讀書。

八月 胡傳(鐵花)病死於廈門。

一八九六年 六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七年 七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八年 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