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3 / 3)

我說科學家就是名人!

就笑,說誰知道?誰看?

我就無論如何也笑不出來了。

每逢碰到這種情況,我總忍不住想揪住對方辯個明白。我想問:喂!你知道美國有一個“星球大戰”計劃嗎?你知道中國也有一個相應的“星球大戰”計劃嗎?你知道中國的“星球大戰”計劃是誰最先提出來的嗎?是王大珩!怎麼樣,一個與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西歐的“尤裏卡計劃”、中國的“863”計劃聯係在一起的人算不算名人?

但是我問不出來。

因為我麵對的不是孩子,不是文盲,而是一些看起來挺有文化教養的成人。

還因為我也有愧,是身為文人的慚愧。畢竟,我們的筆觸在科學的身上、在科學家的身上用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責怪孩子們呢?

王大珩先生從曹建林所長手中接過機票時,臉上帶著溫文爾雅的微笑,連聲說著:別麻煩了。不要緊,不要緊的,這樣就很好,我習慣了。曹建林那滿頭滿臉的熱汗便在老人那溫文爾雅的微笑中驟然消退了。

此刻,王大珩先生臉上仍舊帶著那種;溫文爾雅的微笑,心安理得地坐在普通倉的座位上。

有鼾聲傳來,扭頭望去,老人竟微闔雙目安然睡著了。81歲高齡的老人了,本是廝守家中頤養天年的年紀,卻為各種科技活動四處奔波,他太過勞頓了。

前後左右的人時時向老人投來詫異的目光,目光裏不乏對一個疲憊老者的善意理解。他們都能想到這位睡在他們身邊的老人一定是太疲憊了。但他們肯定想不到,這個酣睡著的疲憊老人竟會是我國光學之父和機械行業之父。他們更不會想到,在這個貌不驚人的老人身上會集中著許多令人瞠目的中國第一:

他是中國第一批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他是中國第一批工程院院士;

他是中國光學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是中國光學學會第一、二、三屆理事長;

他是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曾擔任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和第三屆理事長;

他是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曾擔任過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和第二屆理事長;

他是國際光學工程學會的第一位中國委員;

他是國際計量委員會的第一位中國委員;

他是第一批被國際宇航科學院當選為院士的中國科學家;

他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光機研究所,並擔任了第一任所長;

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光學專業高等院校,並兼任了第一任校長;

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光學刊物《光學學報》,並擔任了第一任主編;

在他的組織領導下,熔煉出了中國第一爐光學玻璃,研製出了中國第一台電子顯微鏡,誕生了中國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研究成功了中國第一台大型光學電影經緯儀;

他參加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

他參加了中國第一次向南太平洋發射遠程運載火箭的試驗;

他參加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號)的方案探討;

他曾榮獲英國科學儀器協會第一屆青年儀器發展獎;

他曾榮獲國家首次頒發的科技進步特等獎;

他曾榮獲首屆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

飛機在雲層中穿行。從舷窗中望去,中天的日頭顯得格外地明麗耀眼,有大朵大朵的白雲從身邊滑過,形態紛呈但卻轉瞬即逝。

驀然回首,天地間赫然寫著兩句話:

變化的永遠是浮雲。

不變的是永遠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