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鼎革君主(3)(1 / 3)

似此國中擾亂不已,人人將受其害。數十年間,中國將無太平之日矣。他甚至認為,中國數百年來號稱專製,其實專製並不完善。於是,就職伊始,便極力加強專製獨裁統治。首先是破壞責任內閣。袁世凱就任民國臨時大總統後,經其提名、參議院通過,任命僚屬唐紹儀為內閣總理,唐紹儀提名各部總長。

10名閣員中有4名為同盟會員,盡管他們隻占司法、教育、農林、工商4個被稱為“冷衙門”的部門,然加上唐紹儀後來也加入了同盟會,此屆內閣仍被人們稱為“同盟會內閣”。袁世凱發現,責任內閣成了他施政的阻力與障礙,事事都要通過內閣,重大法令必須經國務員副署才能生效,原以為能言聽計從的唐紹儀也發生了變化,主張與同盟會合作,強調遵守約法、對國家負責,發揮責任內閣的作用。於是,袁世凱故意架空唐紹儀,指使內務總長趙秉鈞等不服從唐紹儀的領導,處處刁難排擠唐紹儀,直至使唐紹儀及同盟會國務員全體憤然辭職。教育總長蔡元培、司法總長王寵惠、農林總長宋教仁、署工商總長王正廷(總長陳其美未到任),於6月21日、22日兩次聯袂辭職,袁世凱不準。

7月初,四人又赴總統府向袁世凱麵辭。

袁世凱道:“我代表四萬萬人挽留總長。”蔡元培答:“元培亦對四萬萬人之代表而辭職!”同盟會閣員堅辭,正合袁世凱心意,加之財政、交通總長也已辭職,袁世凱便任命親信趙秉鈞代理國務總理,采用威逼恐嚇之法迫使參議院通過補充閣員名單。趙秉鈞上任後,對公文概不批示,一切事務均直接請示袁世凱辦理,責任內閣完全成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的附屬機關。其次是鎮壓國民黨。1912年,孫中山將所領導的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並試圖組織政黨內閣,對袁世凱的權力加以限製。因此,袁世凱把國民黨視為實行集權的最大障礙,策動北洋軍警幹涉政治,逼迫國民黨人退出內閣,裁減南方各省的革命軍隊。

國民黨爭取參眾兩院多數席位、組織政黨內閣的活動中,宋教仁首當其衝。宋教仁字鈍初,號漁父,湖南桃源人,是實際主持國民黨的代理理事長(孫中山為理事長)。他認為共和國家必須實行政黨內閣,國民黨必須爭取議會多數。在他和國民黨人的共同努力下,參眾兩院的初選和複選,國民黨獲得占壓倒多數的席位,成為國會中的第一大黨。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擬乘火車離滬北上,晚10時,在上海車站突遭凶徒槍擊,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逝世,年僅三十二歲。

去世前,宋教仁口述致袁世凱遺電:願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會確立不拔之憲法。宋教仁慘遭暗殺,震驚全國,強烈要求查拿凶手,國民黨更深知此“非僅二三奸徒為之,而內幕中必有政治關係有力之人為之指使”,決定組織特別法庭處理宋教仁被殺一案,強烈要求嚴懲幕後指使人。

袁世凱起初故作“愕然”:“有此事乎?鈍初,中國特出之人才也!再閱數年,經驗宏富,總理一席固勝任愉快者。何物狂徒,施此毒手!”立即批準給予巨額優恤,並命查明宋教仁子數,派遣遊學深造。但隨著事態的發展,國民黨人偵緝、掌握了大量證據,使宋教仁被殺案的真相昭然天下,原來暗殺宋教仁的主謀正是袁世凱和趙秉鈞。

具體指揮者是上海幫會頭子應桂馨,直接凶手是被裁而流亡上海的前滇軍管帶武士英。

一時間,激烈抨擊袁世凱的輿論鋪天蓋地而來:

北京政府是“殺人政府”、“強盜政府”、“專製政府”、“背叛民國之政府”,“殺宋者袁,破壞民國者亦袁”!有的更入木三分地揭露袁世凱此舉的真正目的在於“厲行專製”,為“變更國體”張本:以堂堂民國之大總統、國務總理而行此心狠手辣之暗殺,是則古今中外所未聞,而為人神所共憤,天地所不容者。夫袁趙之殺宋,誌不僅在殺宋也,所以去平民政治與政黨內閣之主張者,藉以放膽厲行專製,為變更國體而張本也。袁世凱惱羞成怒,決心武力消滅國民黨。他公然踐踏剛剛成立、國民黨占多數席位的兩院國會權力,在國民黨公布宋教仁被殺案真相的4月26日當晚,命趙秉鈞等違法與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簽訂了2500萬英鎊的“善後大借款”,作為發動戰爭的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