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戰爆發,北平淪陷。張雪門在硝煙彌漫中冒險隻身南下,到上海征得熊希齡先生的同意後,將學校遷到廣西桂林,改名為“北平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廣西幼稚師範”,張雪門仍任校長,我任教務主任。廣西幼師先設桂林,後因避日寇空襲,奉省府命遷三江縣(古宜),後又遷丹洲(三江縣屬)。當時,廣西為積極發展師範教育,新創廣西省立女子師範學校一所,人才缺乏,委任張雪門兼任女師校長,我亦隨之兼任女師教務主任。校址設丹洲。我們兩人雖各身兼二職,但在張雪門的以身作則的領導和努力下,我們均“樂此不疲”。不久,日本帝國主義攻陷桂林,貴州告急,北平幼師改遷重慶。我當時因患傷寒病滯留貴陽,暫告分手。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舉國歡慶抗戰勝利。1946年元旦,他由重慶飛返北平,立即籌備恢複北平幼師。經過半年的努力,當時的北平市教育局不肯發還幼師原校址(西四帝王廟——現北京一五九中),複校無望,又恰逢台灣電邀,他即憤然南下,經上海乘船赴台。張雪門曾函約我一同前往,我因貧病交加,元氣大損,難以遠行,終未如約。但從追隨先生赴台的學生李蟾桂、池寶華等的通信中,知道張雪門任台北育幼院院長,仍積極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初衷未改,老而彌堅,不勝敬仰,也不勝係念。
80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海峽兩岸的交往日漸恢複。從與台灣友人的通信中,從回大陸探親、訪友的來友中得悉張雪門晚年生活及辭世情況,倍加思念這一代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
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教育。它的根本任務有二:一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麵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以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公民奠定基礎;二是“為幼兒家長安心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便利條件”,以利解放廣大婦女勞動生產力。新中國成立40多年來,為了達此目的,黨和政府對普及幼兒教育,提高幼兒教育質量作了極大的努力。
近年以來,特別是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幼教工作者,在注意普及的同時,也特別注意提高。在所作的各種努力中,整理和編輯出版我國近代著名幼兒教育專家所留下的幼兒教育遺著,以收“古為今用”之效,就是他們努力的工作之一。這是一種十分可喜的現象。例如教育科學出版社重版了陳鶴琴的《家庭教育》,北京出版社出版了《陳鶴琴教育文集》(兩卷本),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陶行知的幼兒教育理論與實踐》,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陶行知全集》,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陳鶴琴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張宗麟幼兒教育論集》等,受到了廣大幼教工作者及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歡迎。最近,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又將出版《張雪門幼兒教育文集》,這不僅有重要的曆史價值和資料價值,而且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對於促進我國幼兒教育的改革將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具體說來,對於幼兒教育中的若幹問題,諸如幼兒園的課程、教材、教法等的研究與改進,幼兒師資之培養與提高以及加強幼兒教育科學研究等,在《張雪門幼兒教育文集》裏都可得到有益的啟示。
張雪門主辦幼兒師範教育,先後達半個世紀以上。他所總結出的經驗是很寶貴的。就個人的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培養理想的師資,是辦好幼兒教育的根本。他說:“幼教的良窳,由於主持幼教者的師資,而師資的由來,實由於師範教育的培植。如果我們研究幼教僅限於幼稚園的教育,拋棄了師範教育,這無異於清溪流者不清水源,整樹葉者不整樹本,決不是徹底的辦法。”(《實習三年》,1961)綜觀他的一生,從1917年在家鄉寧波創辦星蔭幼稚師範,以後主持北平孔德幼稚師範,北平香山慈幼院北平幼稚師範、北平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廣西幼稚師範,晚年在台北育幼院主持師資培訓工作,這是他終身努力的一個理想,一個抱負。
第二,他所主辦的幼師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即能為普及平民幼兒教育和廣大農村幼兒教育造就新一代國民而獻身的幼兒教師。他們既具有一個理想的幼兒教師應有的熟練的技能技巧,更有堅定、牢固的專業思想。
第三.特別重視實習。早在主持北平孔德幼稚師範時,他就悟出一個道理:“騎馬者應從馬背上學。”同樣,幼兒園教師應在幼兒園的教學做活動中學習幼兒教育。以此,他讓師範生利用半日製幼兒園的設備辦平民幼兒園,在辦幼兒園中學辦幼兒園。讓師範生經常到幼師所設的中心幼兒園進行各種實習活動,他借用一些蒙養園、小學、幼兒園擴大實習場所,讓師範生均有實際從事各種教學做活動的機會。他還讓三年級畢業班學生最後一學期到鄉村教育實驗區從事實習,在農村接受鍛煉,以堅定其為廣大貧苦兒童服務的信念與決心。他對傳統的幼兒師範教育進行革命,把“實習”課貫穿於三年的學習中。他組織師範學校各科老師都圍繞師範生在幼稚園的實習中需要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指導與培養。因此,他所培養出來的幼師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很強,技能技巧熟練,特別是專業思想較為鞏固,得到社會的好評。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北京、廣西、華北一些省、區,他當年所培養的幼師學生,很多成了各地的幼教骨幹,對建設新中國社會主義的幼兒教育作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