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曆程
夏丏尊寫過一篇《我的中學生時代》,在這篇文章中,夏丏尊詳述了他求學的經過:“我上代是經商的,父親卻是個秀才。在十歲以前,祖父的事業未倒,家境很不壞,兄弟五人中,據說我在八字上可以讀書,於是祖父與父親都期望我將來中舉人、點翰林,光大門楣,不預備叫我去學生意。他們讀畢四書,就讀些《幼學瓊林》和尺牘書類,而我卻非讀《左傳》、《詩經》、《禮記》等等不可。他們不必做八股文,而我卻非做八股文不可。因為我是要預備將來做讀書人的。”
1900年,15歲的夏丏尊考取了秀才。5月“庚子拳變”後,清廷宣言變法,廢科舉,辦學校,使當時的讀書人大為恐慌(因為當時大多數的讀書人都一味靠八股吃飯的),但對夏丏尊沒有什麼大的影響。1901年他順應著潮流,與他的朋友同到上海,由他在上海做事的大哥送他進中西書院(即東吳大學的前身)去求學,中西書院每半年要繳學費48元,而此時他的家境不佳,財政困難,所以他隻讀了一個學期,就無法繼續學業。輟學後他便回到故鄉,但仍繼續不斷地自己苦修英文、數學、中文各科。1902年(18歲)他得朋友的勸告,到紹興府學堂(即浙江省立第五中學的前身)去繼續學業,因為這個學堂的學費、宿費均免收,每月隻繳膳食費兩元上下,而且如果月底成績優異,還有幾毛錢乃至一元的“膏火”(即獎學金),這樣,在經濟上他就沒有問題。可是,他在這個學校也隻讀了半年又輟學了,因為他要回故鄉去代他父親在私塾的教席。他便一邊教學,一邊仍努力自修中英文。當時他的家人勸他永繼父職,就長此教書下去。
但他總覺得於心不甘,恰好有一個親戚從日本留學法政回來,說日本如何如何地好,求學如何如何地便利。他想到日本留學的夢想已久了,聽了親戚的話,頗為心動。他的父母並不大反對,隻是經費無著。乃遍訪親友勉強借貸了500元,冒險赴日。19歲,入東京宏文學院,1907年考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當時規定,入了官立專門學校,就有官費可領。而浙江因人多不能照辦,他入高工後將近一年,還領不到官費,家中為他已負債不少,結果又不得不中途輟學回國,謀職糊口。他的中學時代就如此結束了。那時他21歲。
雖然曾讀了幾個學校,夏丏尊卻始終未曾在什麼學校裏得過畢業文憑,讀大學更不用說了。而他後來在學術、語文、翻譯多方麵的成就,全靠他堅韌不拔的誌向與勤勞為學的精神所致。
教學軼事
夏丏尊於1907年輟學回國後,受到現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之聘,任日籍教師翻譯助教始充任為國文教師。1912年對夏丏尊來說是曆史性的一年。因為就在這一年,注重“人格教育”,力主以“勤、慎、誠、恕”為校訓,提倡“德、智、體、美、群”五育並重的經亨頤接任了校長之職,而又在這一年的秋天,經亨頤為了加強學校的藝術教育,從上海請來大名鼎鼎的李叔同來校執教。從此,夏丏尊與經亨頤、李叔同成了摯交,也為後來重聚白馬湖結下前緣。
夏丏尊除任教師外,還兼任舍監。所謂“舍監”,是近乎現在的“訓導主任”之類的職務,那時學校習慣把人員截然劃分為教員與職員兩種,教書的是教員,管事務的是職員,教員隻管自己教書,管理學生被認為是職員的責任。飯廳鬧翻了,或是寄宿舍裏出了什麼亂子了,做教員的即使看見了,照例可“顧而之他”,或袖手旁觀,把責任委諸職員身上,而所謂職員者,又有在事務所的與在寄宿舍的之分,各不相關。舍監一職,待遇甚低,其地位力量易為學生所輕視,狡黠的學生竟膽敢和舍監先生開玩笑,有時用粉筆在他的馬褂上偷偷地畫烏龜,或趁其不意把草圈套在他的瓜皮帽結子上。夏丏尊認為真正要做教育事業須不怕打,或者竟須拚死。所以就職之初,就抱定了硬幹的決心:非校長免職或自覺不能勝任時決不走,不怕挨打,凡事講合理與否,不講感情。
因為夏丏尊是抱了不顧一切的決心去的,什麼都不計較,凡事皆用坦率強硬的態度去對付,決不遷就。在飯廳中,如有學生遠遠地發出“噓噓”的鼓動風潮的暗號,他就立在凳子上去注視發“噓噓”之聲的是誰。飯廳風潮要發動了,他就對學生說“你們試鬧吧!我不怕。看你們鬧出什麼來。”人叢中有人喊“打”了,他就大膽地回答說:“我不怕打,你來打吧!”學生無故請假外出,夏丏尊必死也不答應,寧願與之爭論至一兩個小時才止。每晨起床鈴一搖,他就到齋舍裏去視察,如有睡著未起者,一一叫起。夜間在規定的自修時間內,如有人在喧擾,就去幹涉製止,熄燈以後見有私點洋燭者,立刻趕進去把洋燭沒收。“我不記學生的過,有事不告訴校長,隻是自己用一張嘴和一副神情去直接應付。”夏丏尊每日起得甚早,睡得甚遲,最初幾天向教務處取了全體學生的相片來,一疊疊地擺在案上,像打撲克或認方塊字似的一一翻動,以期認識學生的麵貌、名字及其年齡、籍貫、學曆等等。夏丏尊非常注重自己的修養,讀教育的論著,翻宋元明的性理書類,又搜集了許多關於青年的研究的東西來讀。非星期日不出校門,除在教室授課的時間外,全部埋身於自己讀書與對付學生之中。夏丏尊常以教育界的誌士自期,而學生之間卻與他以各種各樣的綽號。當時他的綽先後有“閻羅”、“鬼王”、“戇大”、“夏木瓜”(學生因看見夏丏尊頭大而圓,故取此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