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渡湖度人 (1)(2 / 2)

湖心有個小島,棲息著很多水鳥。

倉央嘉措走出了營帳,席柱並沒有幹涉。他們在路上走了很多天,一直相安無事。倉央嘉措通常隻是沉思,念經,很少說話。

他站在湖邊,鳥島離他不過百米之遙。

風起,湖水泛起陣陣漣漪。

幾十隻白鷺飛了起來,離小島越來越遠。他想起了曾經許給達娃卓瑪的諾言,一隻白鷺是十年,這幾十隻的白鷺,不知要相守到幾生幾世。

風涼得徹骨,吹拂著眼眸,淚水不知什麼時候流了下來,淚帶著哀思融進了千年不涸的青海湖。

還記得,達娃卓瑪常說要去門隅看看,還有鄔堅林寺,她想到處走走。其實她那時就已經猜到宕桑汪波是倉央嘉措了,達賴喇嘛怎麼能離開拉薩呢?

她是真的想去看看,她想看看是什麼樣的土地生養出了她的心上人。

倉央嘉措明白達娃卓瑪的心思,但是他不敢答應,於是他想了一個折中的主意,那就是兩人從日初時騎馬南去,到日落時再回到拉薩。

達娃卓瑪欣然同意,兩個人便騎著馬一路南行。一路上,鳥語花香,景色怡人,達娃卓瑪開心地唱起了歌,歌聲賽過了枝頭的鳥兒,倉央嘉措的心醉了。

達娃卓瑪遞過來一壺自釀的好酒,倉央嘉措呷了一口,詩興大發,朗聲誦道:

名門嬌女態翩翩,閱盡傾城覺汝賢,

比似園林多少樹,枝頭一果騁鮮妍。

……

明知寶物得來難,在手何曾作寶看,

直至一朝遺失後,每思奇痛徹心肝。

……

不觀生滅與無常,但逐輪回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歎他於此總茫茫。

他興致盎然,才思泉湧,達娃卓瑪聽著聽著,卻流下了眼淚,她怕倉央嘉措看見,趕緊用手抹掉了。她嬌嗔著打罵起倉央嘉措:“你這人,本是開開心心的,偏要應著這美景說些無常的話來。”

倉央嘉措頑皮地笑著,眼睛又彎成了兩道新月。

兩人行至一處湖畔,那裏原本隻是平常的海子,因為雨季來臨,海子積成了一泓湖水。

湖中有幾隻白鷺,或休息,或整理羽毛。倉央嘉措無意驚擾它們,小心地在湖邊坐了下來,結果腳一伸將一塊石子踢到了水中,白鷺受驚,拍著翅膀敏捷地竄向空中,鳴叫著一圈一圈地盤旋。達娃卓瑪看著滿天的鳥兒,趕緊數了起來,一、二、三、四……一共是十隻。

她數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白鷺沒入了天際。

她頹然坐下,倉央嘉措疑惑地看著她。

達娃卓瑪傷感地說道:“這白鷺神聖至極,每隻象征著十載年華,我在想,我們見了這群白鷺,必定象征著你我相守的歲月,我剛剛數了數,它們不過十隻,我本來還想多數出幾隻來,它們卻飛得極快,一眨眼就到了天邊。”

倉央嘉措聽了,一下子笑了出來:“一隻十年,十隻百年,也正好可以度過此生了。”

他這樣說著,心裏卻蒙上了一層陰影:隻怕,命運無常,這一生都不允許……

有一條路,是由鮮花與荊棘共同鋪就的,淚水、鮮血注定得不到憐憫。

達娃卓瑪翻過了唐古拉山。抵達山口時,風吹得她喘不過氣來,她不得不彎下腰,扶著周圍突兀的岩石艱難行進,空氣太過稀薄,呼吸越發要用盡全力。過了唐古拉山後,她病倒了,開始頻繁地出現幻覺。

那是一匹匹焦黑的狼,張著血盆大口向她撲來。

她毫不畏懼,努力地撐著虛弱的身體與狼群對峙,踉踉蹌蹌,步履蹣跚。一會兒,她被路邊的石頭絆倒了,又或者手臂磕到了堅硬的地麵,往往是真實的痛感襲來,她才會從幻覺中清醒。

血液混著沙土粘在了她的手臂上,她伸手去擦,沙土卻掉進了傷口,疼痛更加劇烈。就這樣,她在虛幻與真實中反反複複,體力每況愈下,漸漸不支。

她通常要堅持到下一個驛站才肯休息,一路上她總是反複刺激著臂上的傷口,以讓自己保持清醒。

到達驛站的時候,她的傷口已經完全潰爛了。

她一遍一遍地用清水衝洗著,冰冷的水將沙礫衝了出來,又是一輪新的疼痛。

這些疼痛,是她心甘情願的。

在沒認識倉央嘉措之前,達娃卓瑪在拉薩也是出了名的女子,釀得出醇香的美酒,擁有一副老天賜與的好嗓子,她唱起歌來是要賽過黃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