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7章 (3)“胡子”司令揚美名(1 / 1)

經過戰爭環境的磨煉和考驗,王震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征,加上戰爭年代的“胡子”、“王胡子”、“王大胡子”等一連串綽號,熟悉他的人有時說起“王胡子”的“火暴脾氣”,常常帶有幾份讚賞和敬意。

“王胡子”這個綽號出自何時已無從考證,年輕時的王震,麵頰上的胡須便茂盛一片,那時的王震對付胡子的辦法是:你不讓我露臉,我不讓你露頭。他早也刮、晚也刮,結果,胡子越刮越密。當時的王震主要是想裝得年長一點兒,顯得說話有分量,對群眾有號召力。再加上胡子是湖南人對智者的尊稱,王震有勇有謀,外加滿臉的胡須,自然“胡子”的綽號非他莫屬了。

1940年初,359旅奉命調回陝甘寧,擔負保衛黨中央和邊區的任務。王震兼任了綏、米、佳、吳、清警備區司令員,駐防綏德。這時,這一帶仍由國民黨控製,各縣都設有他們的縣黨部和政府,綏德設有專員公署。國民黨專員何紹南是個有名的“摩擦專家”,一貫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製造了不少事端。王震旅長麵對何紹南一小撮頑固派破壞統一戰線的卑劣行徑,非常氣憤。

有一次,王震與何紹南在宴會上相遇。何紹南端起酒杯致辭說:“今天幸會王大旅長,真是人逢知己‘萬’杯少,為了兩黨精誠合作,共同幹了這一杯。”

王震的臉一下子拉得很長,用顫巍巍的右手端起酒杯:“且慢!”

警衛員一看王震要發火的架勢,連忙在後麵拽了拽他的衣襟。王震用左手狠狠地甩了一下警衛員的手,“拽什麼拽!何專員的話我不敢當,我倒是覺得人逢摩擦專家一杯就多!”

何紹南不識趣地來了一句:“豈有此理!”

一聽這話,王震將酒杯高高舉起,使出全身的力氣往地上摔去:“誰豈有此理?我看是你何紹南!”

宴會廳裏本來是嘈嘈雜雜的,隨著王震酒杯的一摔,大廳頓時寂靜得掉根針都能聽得見。

王震掃了一眼大廳,更覺得是個機會,用手指著何紹南的鼻子:“你還算個中國人嗎?一看你就是漢奸的料子。有本事你到前方去和小日本拚,在後方跟共產黨耍橫算什麼本事!從今往後,你何紹南膽敢對共產黨使一點小脾氣,我王震說到做到,非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話音未落,王震將酒桌掀了個底朝天,隨即連頭都沒回大步流星地走了。何紹南嚇得如篩糠,讓人攙著回到署上,沒過幾天,便跑得無影無蹤了。

王震的胡子在戰爭歲月裏越來越稠密,他的“胡子”名氣與自己的“火暴脾氣”也隨著戰爭越來越響亮。他有時候很嚴厲,偶爾也會罵上幾句,但是他又很和氣,沒架子,深得官兵的喜愛。

1940年在延安時,毛澤東曾對王震說過這樣一段話:“胡子,你現在不是小將了,已經是名將了,你這粗暴的毛病應該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