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3)控製北寧戰綏中(1 / 1)

遼沈戰役發起前,程子華任冀熱遼軍區司令員。1948年5月,東北軍區軍事會議之後,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成立兩個前線指揮所,以冀察熱遼軍區為基礎,組成了第2前線指揮所,程子華任司令員,負責指揮北寧線方向的作戰。

北寧線西起北平東到沈陽,全程800多公裏,沿線有天津、唐山、灤縣、昌黎、秦皇島、山海關、綏中、興城、錦西、錦州等重要城鎮,是聯結東北和華北的一條大動脈。國民黨軍依靠這條鐵路,可以使其華北和東北兩大戰區的兵員、物資相互支援,同時還可以從秦皇島得到海上支援。因此,蔣介石始終把控製北寧線作為他戰略計劃的重要部分。

9月初,中央軍委和東北野戰軍總部決定,將第2前線指揮所改為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程子華任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黃誌勇任參謀長,劉道生任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要求程子華率領第2兵團,在遼沈戰役發起前,迅速奔襲北寧線,切斷和控製北寧線中段,阻止傅作義集團從陸上增援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

領受任務後,程子華根據中央軍委的作戰意圖立即作出戰鬥部署:第11縱隊出擊和殲滅灤縣至北戴河的敵人,熱河獨立第4、8師包圍和攻克綏中、興城;熱河獨立第6師阻擊錦西方麵援敵;熱東分區兩個獨立團阻擊山海關方麵援敵。

各部隊於9月1日先後出發。時值秋天,大地一片金黃,農作物長勢茁壯,果實累累,程子華感到一種麵臨豐收的喜悅。

12日拂曉前,獨立第4師在師長李道之、政委王曉生的率領下迅速包圍了綏中之敵。獨8師在師長朱軍、政委陳誌彬率領下一舉包圍了興城之敵。戰局果然按照程子華的設想發展,就在我軍準備攻取綏中時,駐錦西之敵第54軍一部出來增援,當即遭到我獨6師的頑強阻擊。

但是,援敵攻勢很猛,並不斷增加兵力。為集中重兵攻克綏中,程子華決定以部分兵力引開和分散敵援兵,加強對綏中的兵力,保證切斷北寧線。

經請求東野總部批準,程子華調整兵力部署,以獨4師於城南、獨6師於城西發動主攻,獨8師於城東北發起助攻,熱東兩個獨立團阻擊援敵。

27日6時,程華下令對綏中的總攻開始,炮兵部隊用準確而猛烈的炮火,對敵城垣工事進行了毀滅性轟擊,爾後獨4師、6師分別從城南、城西發起攻擊,很快就占領了主要據點,戰鬥進行到12時左右守敵即被全殲,綏中攻堅戰鬥勝利結束。

就在程子華率部攻克綏中的同時,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10師按照東總的命令迅速攻克了興城。這樣,我軍就控製了北寧路中段,割斷了東北與華北敵軍兩個戰略集團的陸路聯係,為遼沈戰役的最後勝利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