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4)塔山激戰阻頑敵(1 / 1)

塔山阻擊戰,是程子華指揮第2兵團在遼沈戰役中打得最激烈、最殘酷、最頑強的一次阻擊作戰。

當程子華指揮第2兵團出擊北寧線時,東北野戰軍參加攻打錦州的各縱隊,陸續到達錦州外圍,按照東野總部的命令,先後肅清了錦州外圍的據點,將錦州之敵包圍孤立起來。

東北野戰軍總部命令程子華,率第2兵團指揮第4、第11縱隊和熱河獨立第4、第6師及炮旅,布防於錦西縣以北地區,堅決阻擊錦西、葫蘆島之敵增援錦州。毛澤東指出,這一阻擊戰能否打好,關係到能否攻克錦州,關係到實現中央軍委關於關起門來將東北敵人就地殲滅的戰略方針。

程子華領受任務後,立即率部向錦西城東北塔山地區前進。

蔣介石為固守錦州,以錦西、葫蘆島為基地,從華北等地抽調兵力,由國民黨第17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指揮向錦州增援(稱“東進兵團”),同時將其駐沈陽地區的部隊改組為留守兵團和攻擊兵團,由國民黨第9兵團司令官廖耀湘指揮攻擊兵團(也稱“西進兵團”)馳援錦州,實施東西對進,兩麵夾擊,以圖解錦州之圍。

程子華率領第2兵團迎戰錦州、葫蘆島之敵,開始時是5個師,後來陸續增加到11個師。敵軍除兩個暫編師外,其餘都是嫡係部隊,裝備優良戰鬥力強。除陸上敵軍外,天上有空軍飛機支援,海上有海軍的巡洋艦、驅逐艦可實施艦炮火力支援。

麵對強敵,程子華沒有絲毫畏懼,他組織部隊團以上幹部到塔山地區最高點白台山進行現場勘察,研究防禦部署。站在白台山頂,迎著陣陣秋風,他環視整個塔山地區,發現白台山下有一個小村叫塔山堡,敵人要北上增援錦州,無論從公路還是從鐵路都必須經過塔山堡。程子華決定,將塔山堡作為主要防禦陣地,他要求參戰部隊,將塔山堡前沿陣地火力和白台山腳北坡的火力構成交叉火力網,以給敵人以重大殺傷。在白台山陣地後方設立野榴炮陣地,以專打準備進攻的敵軍及其第二梯隊,使敵軍不能順利地組織進攻。

1948年10月10日,塔山阻擊戰正式打響,開始時,敵人每天以3至4個師的兵力,在飛機、艦炮火力支援下,向我塔山陣地輪番進攻,大的攻勢每天都有2至3次。在雙方激戰中,程子華指揮第4縱隊全體指戰員,依托工事,堅守塔山、塔山橋、白台山等防禦要點,抓住有利戰機,機智果敢實施反衝擊和陣前出擊,同敵人浴血奮戰。

我堅守塔山的部隊與敵人進行了激烈的反複爭奪,白刃相搏,殺退敵軍多次連續集團式衝鋒,直殺得敵人屍橫遍野,血水染紅了塔山堡前的河水。雖然第2兵團指戰員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部分陣地失而複得,但陣地還是牢牢掌握在我軍手裏,寸土未失。

激戰至15日,塔山方向的敵軍集中所有兵力,齊頭並進向我4縱陣地猛撲過來。敵人雖仍以集團兵力進攻,但其勢已衰,毫無所獲。當日18時,東北野戰軍主力部隊攻克錦州,敵人援錦的“東進兵團”在程子華所部的頑強阻擊下,沒能前進一步,塔山陣地依然穩如泰山般屹立在那裏。最後,程子華率部勝利完成了光榮而艱巨的阻擊任務。塔山阻擊戰的勝利,為我主力部隊順利攻克錦州贏得了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