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章 (1)東征路上救蔣命(1 / 1)

陳賡的家鄉在湖南湘鄉縣柳樹鋪,和毛澤東的家鄉湘潭縣是鄰縣。陳賡家與毛澤東的家雖為兩個縣,但實際上相隔並不遠。湖南人把狹長的五陵穀地稱做“衝”,毛澤東的家鄉韶山衝與柳樹鋪相隔不過30裏。但是毛澤東比陳賡大了10歲,少年時兩人並不相識,但卻在同一個小學就讀,也可算少年的校友。

1910年秋,16歲的毛澤東來到湘鄉縣立東山學堂讀書。毛澤東離開東山學堂5年之後,陳賡來到這裏就讀。在東山學堂,他時常聽到老師們談起一個名字:毛澤東,並講述他會寫文章的故事。

陳賡離開東山學堂後報名參加了湘軍,在湘軍中當了5年兵,與彭德懷同在一個團。1922年10月,陳賡加入中國共產黨,受組織的派遣來到國民革命的中心廣州,1924年進入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在校期間,陳賡備受校長蔣介石的重視。1955年3月,逃往台灣的蔣介石接受美國《紐約時報》記者訪問時曾回憶起黃埔軍校,稱陳賡為“黃埔三傑”之一,並對記者說:“當年我也很喜歡他,在戰鬥最危急的時候,他掩護過我,可惜中共產黨的毒太深,處處和我作對。這個人你們美國新聞界應當知道,不久前他還和你們在北越和韓國打仗!”

蔣介石提及的“救命之恩”發生在第二次東征戰鬥中。1925年10月1日,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二次東征,蔣介石任總指揮兼第1軍軍長,周恩來任總政治部主任兼第1師黨代表,第1師師長是何應欽。國民革命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惠州城下,但固若金湯的惠州城卻久攻未克。10月11日,東征軍第4團連攻兩天,傷亡慘重,未能攻下。此時,周恩來親臨前線指揮,動員共產黨員和青年團員組成登城“敢死隊”,陳賡在擔負攻城任務的第4團當連長,首先率領部隊攻上城頭,全殲陳炯明精銳的守城部隊。此後,東征軍長驅直入,進軍潮州、梅縣地區追擊殘敵。蔣介石看中陳賡作戰勇敢,就下令調他到總指揮部擔任警衛任務。

惠州攻克後,陳賡隨總指揮部與第3師同行,向廣東省梅縣方向挺進,10月27日在華陽鎮與敵軍遭遇。第3師組織渙散,士氣不高,剛一交手便敗退下來。蔣介石聞訊急忙趕到華陽督戰,眼看著第3師像潮水般潰退下來,忍無可忍,氣得臉色鐵青地對陳賡道:“我命令你代理第3師師長,指揮3師反衝鋒,快去!”

陳賡應聲揮舞著駁殼槍,跑下山梁。衝著一夥潰退下來的粵軍喊道:“站住!蔣總指揮命令我指揮你們!我是陳賡!我是師長!”敗兵們紛紛逃命,看也不看他一眼。陳賡孤立無助,再度跑回山頭,向蔣介石報告軍情。此時陳賡已清醒地知道危局一時難以扭轉,便對蔣介石說:“校長,指揮部該撤退了!”

“撤退?現在怎麼能撤退?打到一兵一卒也要堅守陣地!”蔣介石還強撐著麵子說。蔣介石環顧四周,自己已經落到環形包圍圈中,周圍不斷有人中彈倒下,四麵的喊殺聲愈來愈近,他這時才感到危險逼至身邊,開始有點緊張了。陳賡見情勢危急不由分說,上前架住蔣介石就朝山下跑。蔣介石一邊跑著,嘴裏還嘟囔著要“殺身成仁,不辱黃埔之威名!”說著便拔出了短劍。

陳賡一把奪過短劍,勸道:“你是總指揮,你的行動會對整個戰局發生影響,這裏沒有黃埔的軍隊,趕快離開這裏,再不走就晚啦!”

蔣介石望著陳賡,這才無奈地說:“我實在走不動了!”

“我背你走!”說完,陳賡在蔣介石麵前蹲下,等候蔣介石趴上來。蔣介石猶豫了一下,還是趴到了陳賡寬厚的背上。陳賡背著蔣介石這樣跑了幾裏路,終於脫離了險境。

陳賡臨危救蔣的事情馬上轟動了東征軍和黃埔軍校,使陳賡聞名遐邇。但是,後來蔣介石在準備反共時把陳賡的名字也列在了“不可重用”之列,被陳賡發現後,他主動辭職,蔣介石念及救命之恩,在發動反革命政變之前寬許他離開了黃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