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在逆境中的收獲(1 / 2)

與霍金博士為鄰

最初的人類,在地球上是四肢著地行走的。那時候,人類跑跳不如靈巧的鬆鼠,爬樹比不過敏捷的猴子,不能像眼睛銳利的雄鷹一樣翱翔;人類的耳朵,靈敏度趕不上兔子,嗅覺又不及狗的十分之一;與猛獸搏鬥,既沒有尖牙利爪,又缺乏力量;到了冬天,甚至也沒有厚厚的毛皮可以禦寒。

在優勝劣汰的自然界中,這樣一個物種無時無刻不麵臨著死亡的威脅。然而正因為此,人類開始了一種全新的嚐試。

他們用長竿采摘掛在高樹枝頭的果實,製造石斧和長矛捕捉走獸和遊魚。寒冷時剝掉動物的皮做成衣服,並學會了建造房屋,保護家人免遭猛獸襲擊。人類正是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從而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之後,人類又發現並學會了使用火,這堪稱人類邁向文明的最偉大一步。

當初這個物種麵臨的幾近絕望的逆境最終將他們塑造成為勝利者。而假如人類一開始就處在順境之中,那麼也就無法取得物質和精神上的輝煌成果。

活著,不會總是泥濘不堪,也不會總是一馬平川,這就是人生路——坎坷與坦途是交織在一起的。身處逆境,如果善於利用,也會有收獲和突破;而即使在順境中,如果不善利用,順境也會帶來災禍。是的,不管生活看起來多麼困頓難挨,也是能夠克服的。

史蒂芬·霍金博士,便身體力行地證明了這一點——很少有人的身體條件比霍金博士還差。而我,曾有幸在旅英期間與他比鄰而居。

年輕時,突如其來的筋肉萎縮令他除眼睛、耳朵與大腦之外的全部器官殘疾。他的雙唇麻痹,隻能吃些流體食物,而手指也隻能勉強操作計算機的幾個按鈕,通過輸入的聲音裝置說些簡單的話。而他的不幸還不僅僅來自身體,更來自情感——妻子與他離婚,將兩個孩子丟下,揚長而去——這無疑帶給他更大的痛苦。

然而,這個巨人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構建起驚人的學術體係,成為人類曆史上與牛頓和愛因斯坦比肩的科學家。令人歎為觀止的還不是他在學術上的成績,而是他對生活的態度。

我離開英國時最戀戀不舍的人就是他,看得出來他也非常喜歡我,這是有淵源的。那是1991年霍金博士訪問韓國時,我曾與另外幾位韓國代表一起在英國大使館和他交談並共進午餐。

飯後安排了與博士的交流,許多人提的問題顯然僅僅出於一種獵奇心,對於他的學問則顯得淡漠。我卻恰恰相反,問了宇宙的起源和未來以及與人類關係的問題,我的提問似乎給博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我們在英國重逢並成為鄰居。見麵時他一眼就認出我來,並告訴我還記得我們當年在大使館的談話。

我在劍橋期間,我與霍金博士又有過兩三次對話,或者我登門拜訪,或者他過來做客。有一次,我怕談話時間長了他身體會累,便決定早些告辭,他卻不斷挽留。他問到南北統一和朝鮮核問題的進展狀況,並說了自己的看法。此外,博士還滿懷關心地問起我以後的人生道路。

我真為他的博學多識和高尚人格所歎服!看看他的一生,我們正常人能做到的,他全做到了,甚至做到的更多。多舛的命運沒有打倒他,反而使他的生命更加生機勃勃。

總之,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個求知欲極強的人,臉上總是洋溢著微笑和喜悅,而這種微笑和喜悅,是隻有最幸福的人才有的。我想,霍金博士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明證:人克服和超越的困難有多大,過程中收獲的幸福就有多大。

獄中讀書,找到了人生的答案

比之霍金博士,我自愧弗如。但回望自己的一生,確也曾與為數不少的逆境作戰,其中之一便是獄中生活。沒有誰喜歡蹲監獄,我也一樣;然而前後被關在監獄中六年,卻讓我有時間學習了大量知識和思考、領悟世間的真理。

我在入獄之前,對哲學還很陌生,但是恰恰是在獄中有幸對大量的哲學書籍進行了反複的閱讀和思考。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康德、尼采、卡爾·雅斯貝爾斯、讓·保羅·薩特、克爾凱郭爾、羅素等等,通過他們的著作,我對哲學這一領域多少有了些了解。

此外,通過在獄中閱讀各種神學書籍,關於神的存在、現實世界失序的原因、來世的救贖等等這些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我也一一找到了相應的答案。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獄中得以精讀湯因比的《曆史研究》,而這本書給我的人生指出了基本方向。在獄中閱讀這些曆史名著,幾次讓我拊掌感歎:“若不是到了這兒,恐怕到死也領悟不到這些真理!”是的,從這方麵看,對於入獄,我心懷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