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對此次以魏裔介為主考官的選賢納士甚為滿意。大考完畢後,皇上特詔魏裔介、田逢吉、梁清標等諸考官同聚一堂,賜宴慶功。席間,康熙帝向魏裔介曰:“魏愛卿,此次選賢以何標準閱視考卷之優劣者?”
魏裔介答道:“皇上自從您任命臣下等為考官後,臣等皆入駐貢院,足不出戶,用心備卷選題。考後諸考官便再聚集一堂,公開、公正、公明的共閱考卷。臣並囑咐眾考官,在閱視時要看所有試卷的內容,以符合聖賢的學說和古人的傳注為標準,經閱視各文章的立意布局,詞藻的運用則不拘一格,有的是今人的風格,有的是古人的風格,有的平鋪直敘,有的突兀奇偉,隻要是言之成理,無不收錄。隻有那些內容僻妄荒謬險怪,或背誦熟套剽竊他人的,都被摒棄不用。這不,臣下把擬為上等的考卷給你拿來,請聖上過目!”魏裔介邊給皇上遞考卷邊道,“這是福建著名士子李光地的,這是宮夢仁的,這是江蘇昆山徐乾學的,這是陸隴其的。”魏裔介一一呈道皇上麵前。
康熙帝邊接閱邊問:“為什麼這樣閱取呢?”
“皇上,文章一事,是隨社會風氣變化而變化的,是各具風格的。因此《易經》上說使人富有,是崇尚的事業;使人每天都有進步,是最高的道德。現今聖明的天子致力於社會的和諧,具備了治理國家的經驗,則使天下人一洗鄙陋的社會風氣,發揚光明昌盛之風。因此,這次臣下遵守皇上的旨詣,嚴把考紀,為國選士。像這些文士將來一定能成為國之棟梁。”
“好,好很好,經魏愛卿選拔的人才朕放心呀。來,諸位愛卿幹上一杯。”眾臣紛紛舉杯,與皇上共飲。
“朕自從肅清朝政以來,尤其是沒了奸臣擋道,朕的心情一直很好。尤其是這次經過諸位愛卿的嚴格把關又為我朝舉士多人,朕甚是滿意。這些士子們將被朝廷任用。朕欽定的這二十七位庶吉士,還需應馬上入翰林院學習,由魏愛卿教習他們。”康熙帝麵對群臣對魏裔介道。
“臣曾告誡過這些士子,現在讓他們自己考察一下自己的品德,應堅守自己的誌向,以利於日後磨礪品行和聲名。”魏裔介道。
“是啊,上至宰相下至各地州縣的地方官,哪個地方都能施展才能與品行,從京師地區以至荒涼地方,哪裏都是為民造福的地方;從開始任職,一直到休退,哪一天都需日夜操勞。就要告誡這些新任臣子,需心為民所思。”康熙帝接話道。
“臣下也告訴過他們,寧可用正直的言論匡救時事的弊端,也不要圓滑逢迎世俗。寧可作通達時務的讀書人,也不要去從事迂腐無用的學問。寧可作正直忠厚的人,過平和安泰的日子,也不要去做輕佻取巧的事,開刻薄的先河。”魏裔介又向皇上對道。
“魏大人一向學問深醇,知識淵博,通達政務,經大人教誨的士子,將來一定會成為國之棟梁,成為皇上的左膀右臂。”一些大臣附和道。
禦宴在和諧的氣氛中結束了。
私下裏一直有人議論著朝局,議論著魏裔介,有的則隨便說說,有的則別有用心。
“這個魏裔介也確實夠精明的,先帝順治在時,他一直是先帝的紅人,先帝對其那是言聽計從。先帝走了,換上了康熙帝,這不……剛把鼇拜搬倒,他如今又成了康熙帝的紅人了。大人您看到沒有,隻要魏裔介一入殿,在皇上麵前我們這些臣子都是無用的了。唉!鼇拜走了,輪到他魏裔介了。”大臣金巴泰與王熙邊走邊沒好氣地議論著。
“金大人,小點聲,小心他人聽到,可了不得。”王熙對金巴泰囑咐道。
“二位大人要說秘密到內室說去,這在大庭廣眾之下,可就跑風啦。”
這時,從兩位大臣身後傳來了這突如其來的聲音,令他倆身子不由地一顫,轉身一看:“噢,原來是你李之芳,你一個小小的都察禦史,竟敢偷聽我倆的談話!你該當何罪!”金巴泰對李之芳厲聲問道。
“小的不敢對二位大人有不軌之舉,小的隻不過與二位大人順路罷了。小的平日一直都很敬重二位大人。”李之芳邊鞠躬邊謝罪。
“喂,金大人,別錯怪了李之芳大人。李大人如今是我的要好,既是我的要好也是你的要好。他如今可是都察禦史中的表率、紅人,處事幹練,很會抓他人的把柄,上次魏裔介的那個一筆勾倒百進士之事不就是例證嗎?如果你我不小心得罪了李大人,李大人一旦上火那可會參劾我們的。”
王熙看著李之芳並笑著對金巴泰言道。
“二位大人光明磊落,處事周全,下官豈能胡亂抓您二位的把柄?再說我一個小吏也不敢參劾二位大人呀。”李之芳又急忙躬腰陪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