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第4—5頁,北京,中華書局,1961。
[485]馮友蘭:《中國現代哲學史》,第185頁,北京,三聯書店,2009。
[486]見《三鬆堂全集》,第14卷,第567頁,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487]馮友蘭:《貞元六書》上,第7頁。
[488]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第387頁。
[489]同上書,第394頁。
[490]同上書,第394—395頁。
[491]馮友蘭:《三鬆堂自序》,《三鬆堂全集》,第1卷,第215頁,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492]馮友蘭:《新知言》,《貞元六書》下,第870—871頁。
[493]馮友蘭:《新理學》,見《貞元六書》上,第23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494]馮友蘭對佛家哲學內在關係論的批評,請參閱《新知言》第六章,見《貞元六書》下,第925—926頁。
[495]馮友蘭:《三鬆堂學術文集》,第512頁。
[496]馮友蘭:《三鬆堂自序》,見《三鬆堂全集》,第1卷,第228頁。
[497]同上書,第232頁。
[498]馮友蘭:《中國現代哲學史》,第200頁,北京,三聯書店,2009。
[499]參閱《三鬆堂自序》,見《三鬆堂全集》,第1卷,第214、216頁。
[500]黑格爾說:“絕對理念是普遍,但普遍並不是與特殊內容相對立的抽象形式,而是絕對的形式,一切的規定和它所設定的全部充實的內容都要回複到這個絕對形式中。在這方麵,絕對理念可以比做老人,老人講的那些宗教真理,雖然小孩子也會講,可是對於老人來說,這些宗教真理包含著他全部生活的意義。即使這小孩也懂宗教的內容,可是對他來說,在這個宗教真理之外,還存在著生活和整個世界……同樣絕對理念的內容就是我們迄今所有的全部生活經曆(decursus vitae)。那最後達到的見解就是:構成理念的內容和意義的,乃是整個展開的過程。”見黑格爾:《小邏輯》,賀麟譯,第422—423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501]參閱黑格爾:《小邏輯》
43《附釋》,第124—125頁。
[502]黑格爾:《小邏輯》
43《附釋》,第332頁。
[503]《小邏輯·導言》說:“真正的自由的思想本身就是具體的,而且就是理念……真理作為具體的,它必定是在自身中展開其自身,而且必定是聯係在一起和保持在一起的統一體,換言之,真理就是全體。”黑格爾:《小邏輯》,第55—56頁。
[504]黑格爾:《小邏輯》,第427頁。
[505]同上書,第184頁。
[506]我曾以這一看法求證於李秋零教授,得到他的印可。謹此致謝!
[507]黑格爾:《小邏輯》,第161頁。
[508]同上書,第413頁。
[509]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10卷,第115—116頁。
[510]同上書,第116頁。
[511]馮友蘭:《中國現代哲學史》,第225頁。
[512]馮友蘭先生曾說,其《貞元六書》實即一部書的六個章節,“新理學”的體係由這六部書構成,而《新理學》即是第一章《總綱》(見《三鬆堂自序》,《三鬆堂全集》第1卷,第209、210頁)。《新理學》作為《總綱》,當然可以展開為此“新理學”的體係而與之統一。
[513]蒙培元先生曾專門著文討論馮友蘭這篇《新編總結》(見蒙培元《知識,還是境界》,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1年3期),認為《新編總結》把境界說由《新理學》體係的一部分變成整個哲學的核心問題,這是馮友蘭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發展,可以看作馮友蘭的“晚年定論”。這是很有見地的。不過,用“晚年定論”一語來講《總結》,不免使人產生一種“今是而昨非”的聯想。從《新編總結》看,馮友蘭對其早期提出的“新統”,是完全予以肯定的。
[514]參閱馮友蘭:《中國現代哲學史》,第220頁。
[515]同上書,第221—229頁。
[516]馮友蘭:《中國現代哲學史》,第199、1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