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這次,可能是今生最後一次見麵了。日光山的事情已經都處理好了,我想,此次回到仙波後,應該不會再到江戶來了。”
“這麼說,你就這樣看著將軍家……”
“是的,我決定不管不問了。我教導他至今,他還是這麼一位愚者,真是百姓的不幸……不過,隻要有佛祖在,此後大人物仍會層出不窮、源源不斷。”
聽到他如此直率的話,輪到賴宣狼狽起來。
“這麼說,您是想由我給將軍家說,是您錯了,改改吧,這樣嗎?”
“是的。若連這個都不能說的話,那算什麼禦三家,隻是一群提線木偶罷了。”
“即使如此,那為什麼不去找尾張閣下,而是來向我提意見呢?您是怎麼想的?”
“您跟由井正雪這樣的人物也能親近,若是您也認為不說不行的話,就沒什麼困難了。”
“嗯,我總算聽明白了。您認為非我不可,所以特意趕來的嗎?”
“的確如此。沒有別的要去的地方了,所以之後我便會渡河回仙波去。”
“啊,請等等。我不是要阻止您回仙波。既然是佛祖的召喚,我就不能阻止了。不過,若是將軍大人反省後,想把您從仙波叫回來的話,你會怎麼辦呢?”
“我會從命。這可是代替朝廷掌握政權的將軍家啊。若將軍大人想法改變,重新召喚我的話,我也就隻好回來了。”
“原來如此。這就是決定大師您進退的要點嗎?”
“麵對真理,誰都不能違背。”
“明白了,我完全領會您的意思了。話雖如此,將軍大人的運氣真好啊。”
天海毫不理會賴宣的話,又小聲說道:
“所有的一切都是仰仗東照神君才得以存在……然而,不管貧僧怎麼發奮用功,可是麵對那麼愚笨的子孫,我實在是無能為力。”
賴宣故意裝作沒聽見,拍拍手叫來近侍。
“沒人在嗎?讓名取三十郎趕緊給天海大僧正上齋飯。吃完飯後我們會馬上去入城覲見,備兩頂轎子。”
而此時,大僧正擺出一副什麼都沒聽見的樣子,第一次伸手端起了麵前桌子上的茶杯。
德川幕府將威嚴和權力相互結合,並加以整頓,形成了內外結合的嚴密格局。內部是禦三家(尾張、紀州和水戶),外部是日光廟和東睿山。
據說,家康第一次遇見天海大僧正是在從江戶出發,前往駿府隱居之後。
但是,第一次相遇的具體時間卻不清楚。或許隨著詢問人的不同,天海的回答也在不停變化吧。
家康大人是在慶長十年四月的時候,辭去了征夷大將軍的職位,並把將軍之位讓給二代將軍秀忠。有人說他就是在那個時候遇見天海的。
那時,從慶長十年到十一年,家康共有四個月時間在京都。而第二次上京前後,貌似他把當時住在長沼宗光寺的天海叫出來去了某地。
當時立秀忠為二代將軍後,他想把祖先的菩提寺,即三河的大樹寺定為敕願寺,並允許該寺的主持著紫衣。大概他把天海從長沼的宗光寺叫出來,是為了詢問這件事的可行性吧。
次年,即慶長十二年(一六○七)的十月,秀忠將軍的女兒和子出生了。之後她便成了後水尾天皇的中宮皇後。
而當時,天海還算不上是得道高僧,隻能算是被公認的,了解佛教製度的學者而已。
不過,大家都認為,被家康叫出來的天海在每件事上,都會作出違背家康意思的回答。
不管是三河的大樹寺,還是江戶的增上寺,家康信仰的一直是淨土宗。而天海本來就是信仰天台宗的僧人。因此,兩人的意見是不可能簡單地達到一致的。
關於他們兩人爭論的內容,當然是不可能詳細知道了。總之,家康似乎是狠狠地斥責了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