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天海天命 (4)(1 / 3)

“是的。我曾以為,如果不指揮著千艘鯨船和安宅丸那樣的大船,並且糾集那些不得誌的武士們,帶著他們離開日本去尋求可以生存的地方,就不能保證這個國家的和平。”

“這樣的想法,應該所有日本人都有吧。”

“但因為此次事件,我的想法完全變了。我覺得,疾病一定是深深紮根於人的身體裏的。隻要鞏固好堅實之處,膿就會自然流出。”

“不好意思,小人不明白。”

“伊豆守!雖然我把此次的島原之亂比作膿,但請你不要誤會。這膿,正是在為了保護第二次生命而湧出的珍貴鮮血中……生命力自身消失殆盡的產物啊。因為膿血流出,才有了第二次的生命。人類生死交替,全身的血液重獲清潔,全身重新活躍起來……我以前考慮,如果不特意帶領浪人武士們離開這個國家的話,全國的血液都會腐壞……現在想來,那不過是幼稚的恐懼罷了。我領悟到,隻有泰然自若、按天道走下去才是正確的生存方式……你明白了嗎?”

聽賴宣說到這兒,伊豆守突然敲了敲膝蓋。他的眼中重新閃爍著自信,連呼吸都變得更輕快了。

“我明白了!不,我開始明白了!”

伊豆守放低聲音,把這些話銘記在心。

“我會忘記惹怒將軍大人的事。不,天海大僧正回到川越這件事也要忘記。不,這些事情就全部交給紀州大人和土井大炊頭了。而我伊豆守,隻需一心一意地按老天給我安排的天道走下去就行了!”

“這就對了。”

賴宣輕輕地點了點頭。接著,他又突然轉變了話題。

“好了,我們來談談身邊的事吧。伊豆閣下,由井正雪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啊?我們愚蠢的白日夢,卻點燃了他的心……他還是堅信,少數武士的不平不滿是改變世間局勢的源頭。要怎樣才能使他開悟呢……不,這件事不用著急。因為,浪人的叛亂,隻要不讓他們抓住任何漏洞,也就如不響的煙花沉寂下去了。你想出好主意的時候,可否爽快地告訴我?”

這時,侍從們將兩人的飯菜端了上來,於是,談話就暫時中斷了。

人世間,用無法無天的武力、暴力來統治的時代是十分單純的。不,甚至可以說是天真的。

然而,在過去的曆史中,人類社會逐漸遠離了這種天真的暴力社會,變得愈加複雜。

織田信長時代,就如同他使用的“天下布武”金印一樣,並不是一邊倒地隻重視武力、武將,而是在各方麵穩步紮實地取得了成果。他完全忽視百姓暴動、比睿山的傳統等,一味前行,這其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可惜,也正是這個意義,將他引入“本能寺之變”的滅亡之路。

之後承襲信長軍功的是位極人臣的豐太閣。雖然由於他的曇花一現般的一度榮華,誕生了數不勝數的《太閣記》,但他卻始終沒有觸及人類生活的根本,因為他心血來潮向朝鮮的出兵和侵略行為,導致其連第繼承人沒有留下就消亡得無影無蹤。說是什麼機巧謀略,其實是危險謀略,不過是自毀長城之路。

之後是家康,他開始走一條新路,試圖讓日本走出烽煙四起的戰國時代。若不走出一條新路,家康便會極為不安。

可以說,這不安,正是如今的江戶幕府建立的基石。

當然,成就這番偉業的家康的確有著非凡的才能。但是,若沒有天海大僧正這位不可思議的人物相助的話,或許家康就無法成就超過豐太閣的豐功偉業了。

德川家三百年的太平盛世在世界曆史上都十分罕見。而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三百年太平便是建立在年邁古稀的德川家康和約百歲的天海大僧正的老當益壯、文韜武略的珠聯璧和之上的成果,說是偉大創造,也一點也不為過。

家康死後,他的遺業在上野和日光得以完成。這殘存著家康誌向的地方,被修建成東照宮,接受諸藩的供奉。而這裏,也漸漸成為彰顯日本人道德標準的標誌。

這些姑且不談,總之,在寬永十五年的時候,三代將軍家光不過三十五歲。他向天海請求繼承天台宗的法脈。但之前,連七十歲的家康都遭到了拒絕。為什麼會被拒絕呢?剛開始,家光完全無法理解。